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13、敬拜能成为见证

 

                           神是个灵,所以拜他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他。

约翰福音424

 

    这个周末,会有数百万人参加福音派的敬拜聚会。令人惊讶的是,如果你问他们参加聚会的目的是什么,大部分的人都答不上来。他们可能有一个模糊的概念,但是要他们以言语描述就很困难。

    1416章,我将要解释我们如何设计出一个聚会模式,带领了数以千计的人认识基督。但首先,我觉得需要为马鞍峰教会的慕道者聚会,阐明其背后的神学理论与具体理由。我们在每个周末的聚会中所做的每件事都是根据我们的12个确信。

敬拜的12个确信

    1·只有信徒才能真正敬拜神。敬拜的方向是从信徒到神。我们在敬拜当中表达对神的爱与委身,以此来称颂他的名。非信徒无法这样作。马鞍峰教会对敬拜的定义是“敬拜是对神以及他的话语、他的作为,表达我们对他的爱”。

    我们相信表达对神的爱,有许多适当的方法。这些方法包括祷告、赞美、感谢、聆听、奉献、见证、交托、顺服他的话等等。神,而不是人,才是我们敬拜的焦点。

    2·敬拜神不需要有建筑物。使徒行传1724节说:“创造宇宙和其中万物的神,既是天地的主,就不住人手所造的殿。”我们教会成立了15年,聚会人数增长到超过1万人,还没有自己的建筑物,所以当我们这样强调,你必定不会感到意外。这印证了我们的论点。

    不幸地,许多教会沉迷于教会建筑物。没有建筑物(或少一个)不应该成为我们敬拜神的阻碍、限制或困扰。有建筑物并没有什么不好,除非你把建筑物代替造物主来敬拜。耶稣说;“因为无论在哪里,有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那里就有我在他们中间。”(太1820

    3·没有所谓正确的敬拜“形式”。耶稣对于适当的敬拜只有两点要求:“神是个灵,所以拜他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他。”(约424)我相信只要敬拜是在“灵”里,在“真理”当中,神对于不同形式的敬拜绝不以为忤。我相信神欣赏多样性!记得吗?我们都因他的意念而被造得不一样。

你对形式觉得自在与否,受你文化背景的影响,比神学理念多得多。

    你对敬拜形式觉得自在与否,受你文化背景的影响,比神学理念多得多。争论敬拜的形式,往往是将社会学上与个性上的争论,冠以神学的名词术语罢了。

    每个教会都宁愿相信他们的敬拜形态最合乎圣经。真相是,并没有所谓圣经式的敬拜。每个礼拜天,全世界的信徒聚在一起,使用上千种不同表达与形式,来归荣耀给耶稣。

    撇开形态不谈,真正的敬拜需要同时用你的右脑与左脑。敬拜要情感和理智兼具、要心灵与意志并存。我们必须在灵里并在真理里敬拜。

    4·非信徒可以观察信徒敬拜。非信徒能够感受我们的喜乐,能看到我们多么珍惜神的话、如何回应神的话,能看到圣经如何回答生命的问题、生活的难题。他们会注意到敬拜怎样激励、坚固、改变我们,他们甚至可能感受到在聚会里面神超自然的行动,虽然他们无法对此加以解释。

    5·如果人们能感受神的同在,信息又清楚易懂,敬拜对非信徒是一个强而有力的见证。在使徒行传第2章,五旬节那天,神的同在是如此明显地在门徒们的敬拜聚会当中,吸引了全城非信徒的注意。在使徒行传26节说:“众人都来聚集。”我们知道那必定是很庞大的群众,因为那天有3000人得救。

    为什么那3000人会信主?因为他们感受到神的同在,并且明白信息。这两个要素都需具备,才能使敬拜成为见证。第一,神的同在必须能在敬拜中被感受到。大部分的人是因为感到神的同在接受基督,这样信主的,比任何经由我们的教义辩护而信主的都多。很少人归信基督纯粹是靠理智。神同在的感受能溶化人的心,除去心理上的阻碍。

同时,敬拜和其中的信息必须能让人了解。在五旬节那天,圣灵奇妙地将信息翻译成人人能懂得的话。人群里的非信徒说:“听见他们用我们的乡谈,讲说神的大作为。”(徒211)因为能明白,他们就接受了基督。如果他们对信息不明白,就算他们能感受到神的同在,他们也不知道要怎样做。

敬拜与传福音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传福音的目标是要产生更多敬拜神的人。圣经告诉我们说,父在寻找敬拜他的人(约423)。因此,传福音的任务是为征召敬拜神的人。

在真实的敬拜中,你能感受神的同在与赦免,神的目的显明其中,神的能力彰显出来。

    同时,敬拜提供传福音的动机,营造出一种想要传扬基督给人的渴望。

以赛亚满有神大能的敬拜经验(赛618),带来的结果是以赛亚在神的面前说:“我在这里,请差遣我。”真实的敬拜促使我们为主作见证。

    在真实的敬拜当中,你能感受神的同在与赦免,神的目的显明其中,神的能力彰显出来。我个人认为这是传福音的理想情境。我注意到当非信徒看到信徒以一种充满智慧又诚恳的态度与神交往时,他们会产生一种想要认识神的欲望。

    6·当非信徒前来参加我们的敬拜聚会时,神期望我们对于他们的恐惧、烦恼以及需要有敏锐的心。这是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4章所教导的原则。在23节,保罗命令他们在公开敬拜当中,讲方言要有所限制。他的理由是讲方言在非信徒看来似乎很愚昧。保罗没有说方言是愚昧的,只是说在外邦人看来是愚昧的。“所以全教会聚在一处的时候,若都说方言,偶然有不通方言的,或是不信的人进来,岂不说你们癫狂了吗?”(林前1423

    我相信在这个对哥林多教会的劝勉背后,有一个更大的原则。保罗在此强调的点是,当非信徒在场时,我们必须愿意调整我们的敬拜方式。神告诉我们,对于在我们敬拜当中的非信徒的困扰要敏锐。在我们的敬拜当中,对于慕道者敏锐,是合乎圣经命令的。

    虽然保罗从未使用“对于慕道者敏锐”这样的词句,但是他的确是这个想法的创始者。他非常关心是否除去一切令非信徒跌倒的阻挡。他告诉哥林多教会:“不拘是犹太人,是希利尼人,是神的教会,你们都不要使他跌倒。”(林前1032)他也劝勉歌罗西教会:“你们要爱惜光阴,用智慧与外人交往。”(西45

    当你有客人来你家晚餐时,你的家人在餐桌上的表现,是否与只有自家人时有所不同?当然不一样!你会注意客人的需要,先服事他们。饭菜可能相同,但是你可能会用不同的碗盘,并以更周到的仪节用饭。在餐桌的谈话也较有礼貌。这样是叫假冒为善吗?不是。这一切只是你对客人的需要敏锐,并表示你尊敬他。相同的道理,在一个对慕道者的需要敏锐的聚会中,属灵的粮食没有变,只是以一种更体贴、更用心的方式呈现在慕道者面前。

7·敬拜聚会要对于慕道者的需要敏锐,并不表示变得肤浅。信息也不用妥协,只需易懂。让未加入教会者在聚会中感到自在,并不意味你要改变神学立场,只是要改变聚会的环境。改变聚会环境可以透过你问候访客的方式、音乐的形态、你传讲信息所用的圣经译本或教会里面的报告事项等等。

                                 

让未加入教会者在聚会中感到自在,

并不意味着你要改变神学立场,

只是要改变聚会的环境。

                                   

    信息总是不会让人很舒服,事实上,有时候神的话语是会叫人坐立不安的!但我们仍然要教导神的全备计划。对慕道者敏锐并不会限制信息说什么,却会影响你怎么说。

    如我前章所述,未加入教会者并没有要求掺水的信息,他们当然期望来教会时,听到圣经的教导。他们要求的是,能以他们听得懂的话语,并以被尊重被关怀的方式,听到圣经如何与他们的生活产生关系。他们在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而不是责备。

    非信徒与信徒一样,都挣扎于同样深刻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往哪里去?生命有意义吗?世界上为什么有苦难与邪恶?我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我如何与人相处?这些当然不是肤浅的问题。

对慕道者敏锐并不会限制信息说什么,却会影响你怎么说。

    8·信徒与非信徒的需要往往相重迭。他们在某些方面很不一样,但是在许多方面非常相似。对慕道者需要敏锐的教会,把重点放在信徒与非信徒的共同需要上。例如,信徒与非信徒都需要知道神到底像什么;他们都需要了解他们人生的目标;他们都需要知道如何赦免别人;都需要得帮助来强化婚姻与家庭;都需要知道如何处理苦难、悲伤、痛苦;都需要知道为什么物质主义是如此具破坏性;基督徒一旦得救,这些需要并不因此就没有了。

    9·最好是扣紧目标来设计聚会。大部分的教会尝试在同一个聚会同时传福音给失丧者,又训诲信徒。当你传送出混淆的信号,也会得到混淆的结果。一支枪同时瞄准两个目标,只会令人挫折。

    应该要设计一个专为教诲信徒的敬拜,以及另一个专为传福音给未信主的朋友聚会。马鞍峰教会每周三晚上是信徒的聚会,每周六晚上以及周日早上是对慕道友需要敏锐的聚会。如此,便能使用不同的讲道形态、诗歌、祷告以及其它针对目标的适当要素。

    当我开始马鞍峰教会时,我问未加入教会的人,什么时间他们最可能来教会。每一个人都说:“如果我会去的话,那就是礼拜天早上。”我也问我们的会友,他们最可能带未加入教会的朋友来教会的时间是什么时候,他们也说是礼拜天早上。即使是在今天的社会文化当中,人们仍然认为礼拜天早上是“上教堂的时刻”。那就是为什么我们订礼拜天上午为传福音、礼拜三晚上为教导的原因。

福音聚会不是什么新的创意,但是以礼拜天早上为传福音的聚会,却是最近的改变。本世纪初,主日晚上通常是教会的“福音聚会”。一些教会仍然标榜主日晚上是传福音的聚会,然而,有多少非信徒会来实在令人怀疑。就是信徒也不喜欢参加主日晚上的聚会!他们已经以他们的脚来为这个议题投票几十年了。

针对慕道者的聚会只是要弥补个人谈道,而非取代个人谈道。

10·针对慕道者的聚会只是要弥补个人谈道,而非取代个人谈道。人们发现当有较多的人在旁扶持时,比较容易决志接受基督。慕道者的聚会,提供一个群体的见证,强化坚固个人的见证。当一个非信徒与一个已经向他作过见证的朋友来参加慕道聚会时,他看到这么多的人,会想;“嘿,有这么多人相信这个,里面必定真有些什么。”

一群信徒一起敬拜是一人很具说服力的见证。因此,慕道者的聚会规模越大,传福音的效果就越好。

    11·设计慕道者聚会没有标准公式可循。因为非信徒并不都一样!有些人要一个能感觉归属的聚会,另有些喜欢冷眼旁观;有些人喜欢安静沉思的聚会,另有些喜欢热闹高潮的聚会。在南加州行得通的形态,在新英格兰地区(美国东北部)可能行不通,反之亦然。必须有各种不同形态的聚会,才能接触到各种不同的人。

    慕道聚会只有三个要素是不可缺的:(1)以爱与尊重对待慕道者,(2)聚会要能符合他们的需要,(3)以一种实际易懂的方式来分享福音。其它的因素都是次要的,教会不应该太过坚持。

    我最初建议教会开创慕道聚会是在大约20年前,现在这样的聚会已经引起大众媒体的注意,我有时发现人们太过强调一些次要的因素。他们担心用不用讲台,穿不穿牧师长袍,或是要不要每周演短剧。好像这些事情会把未加入教会的人群带进教会似的。他们错了,如果慕道者所看的只是高质量的制造水平,他们就留在家里看电视好了,那些节目都是花费百万金元制造的。

真正吸引大量未加入教会者来教会的是被改变的生命。

    真正吸引大量未加入教会者进入教会的,是被改变的生命——许多被改变的生命。人们要到生命被改变的地方去,在那里创伤被医治,重新获得希望。

在马鞍峰教会,你到处可见被改变的生命。在几乎每一个慕道聚会,我们都有一个人或一对夫妇,借着基督的大能与爱,生命完全被改变的真实见证。这种每周都持续的“满意的顾客”的见证,叫那些持怀疑态度的人无可推倭。

马鞍峰教会推翻了许多人们对于“慕道友导向”聚会的传统成见,在最不可能、最困难的情况当中,带领了数以千计未加入教会者来归信基督。想象一个教会持续不停地转换地点;未加入教会者冬天坐在冻得要死的帐篷里,或是在又湿又冷的春雨中,或是热得冒泡的夏日烈阳下,或是狂风咆哮的秋天。想象一个教会,车有时要停在3里之外,必要的话,还得站在外面,撑着伞在雨中聚会。当生命被改变时,一些原本势必会击打教会的严重问题,都只被视为一些不方便罢了。

    在每一个马鞍峰教会的聚会当中,我们都邀请人们填写登记卡,并一起唱敬拜诗歌。我们收奉献,提供一张信息大网,上面写着圣经章节,并提供委身的时刻。虽然,我听到有人声称,如果你这样做就不能接触到未加入教会者;但是,在马鞍峰教会却已经有超过7000位非信徒登记委身给基督。另外还有好几千人,每周都来聚会,正在考虑作这个决定。要造成这样的不同,完全取决于你如何作。

    新方法与新技巧只是工具。不一定人要有戏剧演出,或多媒体,或怡人的建筑物以及方便的停车场,才能吸引非信徒。这些只是让吸引非信徒容易一点。请务必了解,在下2章,我所作的建议只是一般的指引,是在马鞍峰教会行得通的建议。不要把它们当作十诫一般。甚至,如果我们是在其它的地方,我也不会将我们在马鞍峰所做的全数如法炮制。你必须去找出在你的地区接触慕道友最有效的方法。

    12·必须有不自私、成熟的信徒,才能提供一个对慕道者敏锐的聚会。在哥林多前书141920节,保罗说,如果在敬拜当中,我们只顾自己的需要,我们就是孩子气、不成熟。当会友们对于非信徒的需要、困扰与恐惧,表示体贴,并且愿意把那些需要摆在自己的需要前面,就是活出灵命成熟的表现。

    每个教会都在“服事别人”与“服事自家人”(“serviceandserveus”)的观念之间挣扎不已。大部分的教会最后都趋向于满足会友的需要,因为是会友在付账单。提供一个对慕道者敏锐的聚会,意味着刻意将教会趋向另一个方向——非信徒。这必须会友们愿意为提供非信徒一个有安全感的环境,而牺牲对传统的爱好或自己的舒适等等。要有很深的灵命成熟度,才能让人自动移到自在舒适的环境之外。

耶稣说:“正如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太2028)一直到这样不自私的仆人心态渗入教会会友的心灵与意志以前,你的教会都还不算已准备好要开始对慕道友敏锐的聚会。

      ── Rick Warren《直奔标竿》

 

基督教阿们网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