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19、耶路撒冷的覆亡

 

  耶利米书第三十八、三十九章

在耶路撒冷被围困的那几个月中,可能合城里只有一个人心灵得享完全的平安和自由,那就是耶利米。当他戴着手铐,蹒跚迈向护卫兵的院子时,他的眼光超越了狭小的空间,望向将要来的伟大世代,那时犹大将被拯救,耶路撒冷要安然居住,正如西底家名字的含义——耶和华是我们的公义。在进攻者和守城者的呐喊声中,从神来的平安临到他,这是那些在王宫与城市中忙进忙出,奔跑劳碌的人所难以想象的。

一、围城的可怖。前后长达十八个月之久,其间因法老大军迫近而有短暂的解围;我们很难揣测当时拥挤在这败亡之城中的百姓其心境的焦虑烦忧。我们只能从以西结的预言里略窥一二。他的话语仿佛一面镜子,将未来的事件反照出来。有一个大锅,里面装着各种上好的肉,被放在火上烧尽了;铁鏊的异象预表迦勒底人的铁骑将围绕这城;百姓将按分两吃大麦,小麦,豆子,红豆,小米,粗麦;按制子喝水;他们缺粮,缺水,即使囤积的物品也被人夜间凿洞偷走——这一切生动地描述了围城的恐怖(见以西结书第四章)。

不妨花一点时间来想象这个拥挤的城市内部之情景,那里挤满了来自四邻乡村的农民和乡民,他们带着仓促中收拾的细软衣物,蜂涌而入耶路撒冷,希冀锡安城墙能护卫他们免遭残酷的浩劫。如果游牧民族如利甲人,都被迫不得不放弃他们传统的游牧生活,而定居在这大城中,相信还有更多原先散居山野的居民也作如是想。这群人数众多的难民,无疑地增添了这城防卫的艰难,他们充斥大街小巷,阻碍了军队的调动。

上一章提到他们拆毁宫殿的一部分,用其建材修筑堡垒,这只是一个例子,说明西底家和他的手下正不遗力地企图拦阻耶路撒冷遭血洗的噩运;她败亡的命运正如大浪排山倒海而来,其势锐不可当。测量队上下梯子忙碌着,工匠四处弥补城墙的缺口。他们不容片刻松懈。一群首领随时待命,去面对工匠的要求或敌人的威胁。这时储存的粮食和水正急遽减少,正如玛基雅的地牢,除了淤泥别无一物。

这是起初几个月的光景,随着时间的逝去,更深的阴影开始笼罩全城,眼前是一片人间地狱。锡安的众子成列倒在家中,好像窑匠手中的陶器被击成碎片。妇人变得心硬如铁,拒绝让婴孩吸吮她的奶水。婴孩因舌干唇裂,甚至哭不出声来。年幼的孩子乞求面包,却一无所获。少女企图在垃圾堆上寻找食物,以减轻燃烧的饥火。贵胄也失去了他们的尊严威仪,好像傀儡一样在街上漫无目标地走着。丧身外来刀剑之下的人数,远不如因内部饥荒而死的人多。到了饥饿最盛时,有些可怜的母亲都不惜杀子充饥。最后,瘟疫开始蔓延,来不及掩埋的尸体引起的瘟疫;仿佛秋风扫落叶,攫走了无数逃过刀剑和饥馑之人的性命。耶路撒冷阿,你曾用石头打死先知,又流了义人的血,这是耶和华倾倒他震怒的日子。没有一只人手能点燃这火,没有人的愤怒能引起如此复杂、可怕的灾难。神阿,是你,在你的圣所中击杀先知和祭司,在街道上杀死老人、年轻人。你在你忿怒的日子杀了他们;你出手毫无反悔。

耶利米一天天等待着,除了听四方传来的恶耗以外,他也束手无策。他就像一位医生,眼见某种可怕的病毒正侵蚀着他至爱的亲人,却想不出对策来;他无法减慢病毒蔓延的速度,他心里明白经过这阶段,致命的一日终必来到,而他却一筹莫展。

二、耶利米承担的额外悲伤。除了和百姓一样受苦之外,耶利米更承负了心灵上的重担。显然他仍不断地对那些往来王宫的人重复宣讲早先他对王所讲的信息,就是留在城中只有死路一条,不是丧命刀剑之下,就是被饥馑、瘟疫所亡;而出去归降迦勒底人,才是惟一的活路。他抓住每一个机会告诉他们,耶路撒冷终必被交在巴比伦的手里。这一番话口口相传,引起全城的震惊。人们在大街小巷中议论纷纷,由于说这话的是耶和华的代言人耶利米,更加添了这番话的分量。

众首领们深知保持民心士气的重要,自然不能容忍这类信息流传,他们极欲将任何影响士气的人置之死地,正如一个沉沉欲睡的人,不愿意被看门的狗唤醒,不惜将它射杀一样。年轻的王西底家与其说他邪恶,不如说他软弱无能,他不过是手下众首领的傀儡和玩偶罢了。因此他在他们的要求下发令,“他在你们手中,无论何事,王也不能与你们反对。”

他们刻不容缓,立即将耶利米丢入玛基雅的牢狱里。牢狱里的水因长期的围城已被汲光,只剩淤泥,耶利米就陷在淤泥中。然而,神从不浪费时间;他忠心仆人的性命并未在这个暗无天日、呼救无门的地牢里结束。他用出人意料的方法送来援手。一位古实人太监——他可能只是无名之辈,因为他的名字“以伯米勒”的意思不过是“王的仆人”——这人有一颗敬畏神的心,他奇妙地预表了外邦人的心也向神敞开,并欢迎神的话语。他听见耶利米下狱的消息,就立刻去见王,那时王正坐在便雅悯门口。以伯米勒求王采取紧急措施,以挽救耶利米免遭毒手。

西底家王:一向耳软,谁的声音大他就听谁,这回他也轻易接纳了这位忠仆的建议,令他率领三十人前去营救耶利米。以伯米勒采取的方式非常温柔,他不单单以为先知从地牢里拉上来为足,更体贴地先去王宫库房,拿了碎布和破衣服,放在绳子上,以保护耶利米的皮肤不被粗糙的绳索刮破。这项行动充满了女性的柔美,其芬芳一如马利里为主所打破的香膏玉瓶。单单服事、帮助有需要的人还不够,我们必须带着基督的柔细和甜美去帮助人。最容易显露我们本相的不是我们作了什么,而是用什么方式去作。许多人可能带着绳索匆忙跑向地牢边,只有属神的君子会想到碎布和破衣服。虽然圣经对此事的记载着墨不多,但我们可以从这位仁慈的古实人对耶利米的殷殷吩咐,读出所蕴含的深意。“这样,他们用绳子将耶利米从牢狱里拉上来;耶利米仍在护卫兵的院中。”

从这时起,直到城陷,先知都被保护在安全的地方;在紧要关头,王甚至私下来见他,征询他的意见。最后一次,这两个人又面对面了—— 一位是王,一位是先知,分别代表着软弱和能力,一位正从大卫的宝座上殒落,另一位则闪耀着真理和公义的光芒。西底家又一次问到结局,他得到的答案仍是同样在人看来愚不可及的——留在城中必死无疑,出城归降方有生路。

“出降?”西底家实际上这么说,“绝不行!这样作有辱我的王室血统!我怕那些投降迦勒底的犹太人戏弄我,迦勒底人一定会把我交在他们手里。”

耶利米说,“迦勒底人必不将你交出。”接着他以请求的语气说,“求你听从我对你所说耶和华的话;这样,你必得好处,你的命也必存活。”最后他用生动的字句描述王若留在城中,城一旦陷落的情景。他将成为归降之犹太人的笑柄,并且被他自己的后记、儿女嘲笑,他们那时将被带到迦勒底人那里,为了取悦新的主人,他们不惜对他百般侮辱讥讽。

耶利米的劝诫使我们想到主曾五度重复的一句话,他说凡要保住生命的必要丧掉生命,凡舍掉生命的必得着生命。不是节省力量,而是用来服事;不是埋葬恩赐,而是加以发挥;不是贮藏种子在谷仓中,而是撒播出去;不是跟从世人的计谋,而是完全降服于神的旨意——这样我们就能找到一条平安、蒙福之路。有信心的人不是凭眼见或感觉判断,他所遵循的轨迹非世界所能看见,他的行动直接由从圣灵来的指示所规范,这启示往往是透过神的话语而来,并且与他的常识判断互相配合。

西底家的懦弱由一点可看出:他要求耶利米不要将他们谈话的真实内容透露给众首领知道。我们很难批评耶利米向那一群好奇的首领隐瞒谈话内容的作法是对是错。他的回答确实有些闪烁其词,这和他先知的身分似乎有些冲突。但另一方面,众首领亦无权盘问他;他没有义务将真相全盘道出。我们没有必要满足别人无谓的好奇心;但是我们在言语行为上必须光明磊落,当我们对有权知道真相的人声明是说真话时,就要完全的诚实。在这个例子中我们看见,先知以忠君的义气来保护王,这恐怕是他对王室最后一次尽忠的行动;四十年来,他的一片忠诚之心已使他将内心的血泊泊倾倒在他的泪水,哀求,和牺牲中。

三、这城的命运。防御要塞最后终于被攻破了一个缺口,敌军峰涌而入,好像狂涛决堤,夹着排山倒海的威势而来。世上的诸王和全地的居民从未想到,敌人会有一天进入耶路撒冷的大门;但这一天确实来临了。惊恐万分的百姓从下城涌向上城;他们的家则任由残暴的大军蹂躏。

各种形式的痛苦都聚拢在这城里,好像兀鹰集结在沙漠中驼骆的死尸上空。那些为了活命而困兽犹斗的男子何等可悲啊!但最可怜的还是妇人,少女,孩童,和婴儿。战争总是残酷的,然而还没有一个历史家的手,敢揭开此帘幕,以赤裸裸的笔法尽述这城在尼布甲尼撒的铁骑下所经历的悲惨一幕。“巴比伦王其余的一切首领,都来坐在中门。”他们在那里发号施令,准备对逃往上城避难的百姓作最后致命的一击。

那天下午,大卫的旧宫中挤满了焦虑的人,急着共商大计。他们要不计一切保留住王室,“耶和华的受膏者……我们鼻中的气”(哀四20)。最后决定,一待夜幕笼罩大地,西底家和他的妃嫔就由所有战士护卫,从凿好的一个城墙出口向南逃逸,这正应验了以西结的预言。“他们中间的君王,也必在天黑的时候将对象搭在肩上带出去;他们要挖通了墙,从其中带出去;他必蒙住脸,眼看不见地”(结十二12)。

这支队伍在夜色中悄然向前移动,各人带着自己的细软或财产,穿过两旁噤不作声的卫士,消失在黑暗里。他们只要在天亮以前抵达耶利哥平原,就有希望逃脱仇敌的魔掌。那一整夜西底家必然不断想到耶利米最后对他说的话。“你必不能逃脱他的手,定被拿住,交在他的手中。”“祸哉,那与造他的主争论的,他不过是地上瓦片中的一块瓦片。”西底家已经不是第一次,也非最后一次,企图从神话语的天罗地网中逃脱。

然而,不知怎的消息外泄,传到迦勒底人耳中,他们立刻发动大军追赶。“追赶我们的,比空中的鹰更快;他们在山上追逼我们,在旷野埋伏,等候我们。耶和华的受膏者……在他们的坑中被捉住”(哀四1920)。这是耶利米的哀歌;但是以西结对那一个可怕、难以忘记的夜晚,有更深刻的洞见:“我必将我的网撒在他身上,他必在我的网罗中缠住……周围一切帮助他的,和他所有的军队,我必分散四风,也要拔刀追赶他们”(结十二1314)。

第二天早晨耶路撒冷的情形,和一个月之后上城也落入征服者手中时道城的遭遇,都一 一记载在耶利米哀歌里。被杀之人的尸体遍布街道和屋子里;然而这些死在刀剑下的人,或许比成千被放逐,或被卖为奴,一辈子饱受折磨的人要幸运。不久之后,烈怒的火也开始席卷圣殿,王宫,公共建筑,住家,这座曾以她的美丽和圣洁著称的城市,如今只剩下一片焦土,先知的耳朵听见这败落之城的灵在哭喊:

你们一切过路的人哪,

这事你们不介意么?

你们要观看,有像这临到我的痛苦没有?

就是耶和华在他发烈怒的日子

使我所受的苦。

所有路过的人都为这城鼓掌;他们发出嘘笑,连连摇头说,这就是人们所称全美的,称为全地所喜悦的城?她一切的仇敌都向她大大张口,虎视耽眈;他们咬牙切齿说,我们已将他吞噬了。这正是我们期待的一日,我们终于目睹它的来临。耶和华应验了他的话,成就了他所定的。他倾覆了,并不顾惜,他使仇敌夸耀。锡安山已荒凉,狐狸也行在其上(见哀第二、五章)。

至于西底家,则被带到利比他,尼布甲尼撒王所在之处;当时尼布甲尼撒可能也未料到耶路撒冷会陷落得如此迅速。这位残酷的王当着西底家的眼前杀了他的众子以及犹大的一切贵胄。最后,可能是尼布甲尼撒亲自动手,用剑剜出了西底家的眼睛。

流亡到异邦的这段行程,实在值得艺术家去描绘出来。脆弱的妇女和幼嫩的孩童被迫日以继夜地徒步跋涉;先知和祭司一起淹没在他们所导致的灭亡狂潮里;贫穷人和富人在剑矛或鞭子的催促下并肩蹒跚前进。他们通过约但河谷,越过大马色,然后用三十天之久穿越险恶的旷野,重踏他们先祖亚伯拉罕当年走过的足迹,而在此同时,列国却幸灾乐祸地一旁围观。许多年之后,这段日子的悲苦回忆导致以色列人因以东的毁灭而狂喜。“耶路撒冷遭难的日子,以东人说拆毁……耶和华阿,求你纪念这仇”(诗一三七7)。这位先知在愁苦中得到一线希望,那就是有一天从神来的征服者要使以东人血流成河。

神将他的百姓交在迦勒底王手中,他在圣所里用刀杀尽少年人,对老幼男女一无怜悯,格杀勿论。他又将神家中一切的器皿,不论大小,连同圣殿中的财产,王和众首领的财宝,都带到巴比伦。他又焚烧圣殿,和耶路撒冷的城墙,把所有宫殿和器皿都放火烧尽。至于侥幸在他刀剑下逃过一死的人,则被掳到巴比伦,充当他和他众子的奴仆。

早在几年前,就是约雅敬在位第四年,耶利米就向他的朋友和代笔人巴录保证,虽然他在执行耶和华的使命时曾遭遇到各样危险,但在耶路撒冷最后的覆亡时刻,他的性命却要得以保全。“耶和华如此说,我所建立的我必拆毁;我所栽植的我必拔出;在全地我都如此行。你为自己图谋大事么?不要图谋,我必使灾祸临到凡有血气的;但你无论往哪里去,我必使你以自己的命为掠物,这是耶和华说的”(耶四十五45)就像挪亚从洪水中被救出来,罗得逃脱了所多玛的毁灭,早代的基督徒在耶路撒冷最后一次覆亡时逃到城外山上,忠心的巴录也经历劫难而毫发未伤。那腰间带着墨盒子的人已画记号在他额上,六个手拿武器的人也未接近他(察以西结书第九章)── 迈尔《圣经人物传──耶利米》

 

基督教阿们网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