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第十二讲  使徒书信

 

    早上我们要看到书信这部份,书信这部份是新约圣经里最重要的部份,因为书信是解决在新约里的教会所有难处的指示。我们一直看下来,我们都可以留意到,从创造的时候开始,神发表了自己的心意,一直到现在,神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把被破坏了的心意恢复过来。到了新约的时候,就是最关键的那一段日子,因为在神永远的旨意里,教会的建造是成为神心意恢复的关键。教会建造这件事作得好,神的计划就进入完成的阶段;教会建立得不好,神就容让它继续的拖延,拖延的时间越久,对神的旨意的打岔就越多。

    感谢赞美神,在教会的建造里,实在是有自己的指示在当中。在使徒行传的时候,教会在地上建立,从那个时候开始,教会的建立不断进行,由建立加上建造,一直到完成。在这段的过程里,人的问题是最复杂,直接影响到教会的建造,怎样处理这些问题呢?也就是说,教会的生活、事奉、追求的方向和内容是怎样的呢?总不可以说,我们以为这样好就这样作。这样的心思就是拜偶像的心思,这一个偶像美,我们就拜这个偶像;那个偶像好看些,我们就选那一个偶像。但是来到神的面前,我们不能用这种拜偶像的心思来决定我们的服事,我们既然承认是天地的主,是独一的真神,就不能自己作定规。

    在旧约的时候,神已经把这样的要求很清楚的摆出来,一切必须要根据,来到新约教会的建造也是一样,并且要求得更严格一些。如果在旧约时说“要照着山上的样式”是原则,在新约里,就必须要摸到天上的实际。在这种情形下,我们怎样可以达到这个目的?如果单凭我们自己的爱好,我们是没有办法碰到这一点的,所以必须要直接从主那里有指示。书信就是从主来的指示,所以在教会里,我们是特别看重书信,历世历代以来,追求主的人都承认这个事实。用他们的话来讲,书信部份就是教义。在爱慕主的人来说,我们不将它看作教义,这样好像是贬低了它的价值。我们只是说,那是神计划中的心意,书信就是把神计划里的心意完整的发表,为着教会在地上的那段年日去取用。

    我们晓得基督身体的建立是从五旬节开始,在主回来提接教会的时候结束,当中的那一段称为建造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教会所有的追求是要让基督的身体丰满。要让基督的丰满充满在教会里,就必须要让基督在教会里有地位,就必须要让基督在教会里指导一切,也必须让基督的心意在教会里有出路。如果基督受了限制,教会就一定瘦弱;只要基督不受限制,基督的丰富才会在教会里有机会彰显。怎样才能叫基督不受限制呢?答案是非常的简单,按着主的心意作主所要作的,那结果就是主不受限制;不按着主的心意来作,就叫主受到限制。这是非常简单又明确的答案。

    我们回过头来说,怎样才能知道主的心意呢?书信就是那唯一的方法,因为主是透过书信来向教会讲出的心意。我们晓得,教会开始在地上建立的时候,教会里里外外的一切事物都是新的,没有一个人知道应该怎么作。我们读“使徒行传”的时候,你会发现,当时的使徒还是保留着犹太教的一些色彩,你看到他们按时去圣殿祈祷,你看到他们的聚集总是跑到圣殿的范围里。但是新约教会的建立不可以再带着旧约那条尾巴,因为旧约所表明的是外面的,新约所留意的是里面的;旧约所执行的是仪文,新约所要表达的是实际。所以在起初“使徒行传”的日子里,教会里的一切事情对所有的人都是新的,从来没有人去接触过的。在这种情形下,怎么可以叫教会的建造是建造在主的心意里呢?我们看到教会的建造不是在乎人的设计和办法,我们一直说,教会的建造是“被建造”。

    最近弟兄姊妹读“以弗所书”,大概都会留意到这一个词,是“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既然教会的建造是被建造,是谁在建造呢?是主自己在那里建造。其实主在马太十六章的宣告已经很清楚的说,“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盘石上。”所以是主自己来建造教会。虽然在使徒的日子里,每一个人对于教会的建造都是新的,但是主自己是建造的人,在设计,在安排,在引导。所以在“使徒行传”里我们看到,主容让一些事情发生,事情发生了,主就指出怎样去作。

    举一两个例子,因为吃饭的问题,教会起了分裂,难处出来了。怎样处理这件事叫教会的建造继续进行呢?圣灵在那时候的引导,就带领众人去摸到建立执事的服事,也就是说教会的组织规范的初阶。然后我们又注意到,在当时关乎新约的真理,大家都是含糊的,在他们的心思里仍然有旧约的影响,因此就发生了究竟人得救是靠守律法呢?还是靠接受主?难处发生了,怎样解决?谁的意见可以作为定规呢?在这个时候,圣灵就引导使徒们交通,引导发生这个难处的地方的教会的长老们一同来交通,然后在交通里,圣灵就讲话了,得救的真理就是这样的确定了下来。

    在教会初期的时候,一切都是新的,所以大家都在那里寻找主的心意,谁也不敢把自己的意见来作定规。那时的教会仍然局限于一个不大的区域,范围还不算很大,但是教会的建造并不是在这样小的范围停下来,而是继续的向全地扩展。每一个地方在教会的建立和建造里,都会发生相同的难处,教会怎样进行各样的服事呢?得救的事情究竟应该怎样去解决呢?教会的组织应当怎样来安排呢?神的儿女在追求的方向是怎样确定呢?在祂的计划里,神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呢?神儿女的盼望是怎样呢?神儿女中间彼此的交通又该怎样呢?属灵恩赐的运用又是怎样呢?生活上的追求、跟从生命又是怎样去认识和学习呢?这一切都需要神自己亲自来启示。神容让各处的教会慢慢发生一些问题,神就把答案给他们。神怎样将答案给他们呢?就是透过书信,圣灵感动使徒和先知写下书信,将书信送到一个地方,也分到各地,所以我们留意到,书信好像是神对单个地方的教会说话,但实际上我们也看到,根据“启示录”的原则,我们也可以了解,神向一个地方教会讲的话,也是向众教会讲的话。因此虽然当时好像是对某一个地方教会或对某一个人讲话,但实际上是对众教会或众圣徒来讲话。

    我们了解到这一件事,我们就可以很清楚知道,书信就是头向身体所发出的心意。如果这一点我们抓得紧,我们就了解得到,为什么教会要重视书信呢?并不是教会重视书信就忽略其它,其它的圣经也都是神的默示。但我们说我们看重书信,是基于一个这样的事实,因为书信是主实际的直接指导我们进入教会的建造。在这个阶段里,就是神建造教会的阶段,书信的功用就显得特别突出。所以我们就说,书信成为教会的见证与生活的根据,或者说书信就是教会的见证和生活的基础的真理。

    我们从神的计划发展上去留意,我们看到教会是在新约里出现,而新约就是旧约的应验。福音书就是基督的所作,使徒行传就是圣灵将基督的所作作在人的身上,而书信就是基督所作的目的和内容。弟兄姊妹记得,当主与门徒快要分离以前,说,“我有很多话要和你们说,但现在你们担当不了,(或者说现在你们没有办法领会)但等到圣灵来了,会亲自带你们进人一切真理。”这话就是应验在书信里。书信里所有的内容,就是主在那个时候要讲,而环境上没有办法让讲。现在教会建立了,那些话可以讲了,圣灵就把主当日要讲的话讲了出来。

 

    我们了解到整个书信的功用,弟兄姊妹就会发现,为什么我们在交通书信这一段的时候,特别交通书信的功用这一点呢?因为离开了书信,教会的建造就失去了指导。由于这个事实,我们了解得到,书信是我们进入教会建造里的指导,同时又是保护。弟兄姊妹你看,基督教会之所以出了这样多的问题,我们说因为他们离开了主。根据什么说他们离开了主呢?你的作法与别人的作法不同,你不可以说人家离开主。我们根本不是以这个作根据。弟兄姊妹,我们必须要注意这一点,基督教会一般讲来,所以被判定偏离主,不是因为彼此的工作方式方法不同,而是因为他们偏离了书信里的指导。这一点我十分盼望弟兄姊妹能够很清楚了解,我们要保留自己在神的建造里,我们必须常用书信里的话来判别自己。如果我们不愿意离开主的路,你不是跑去旧约那里去找保护,你也不是跑去四福音里去找保护,正确得着保护的途径,是回到书信里去。求主给我们有这样的领会。

    大体上书信一共有五个具名来发信的人,但我们必须要抓紧这一个事实,真正发信的人是圣灵。严格说来,乃是主自己作发信人。主自己借着圣灵来感动人去写下这些书信,在这些书信里,不管是哪一个人执笔,那个真正讲话的还是主自己。

    大体上,我把书信分成两部份,这不是一般人的分法,我只是就着我们所能使用的时间来分,以保罗的书信作一个部份,其它的书信作另外一个部份,当然一般的分法就分得比较细,好像弟兄姊妹所听到的,就算在保罗的书信里,分成监狱书信,又分作教牧书信,就是指提前、后、提多书,不在保罗的书信里面的,一般人又将它分成公教的书信,当然你听这个名称就知道是天主教的味道相当浓厚,这点我们不用管,这样的分类,对我们来讲,没有实际的帮助。如果有,也只是提醒我们,那书信的内容大概是什么。我们所要特别注意的,倒是书信实际交通出来的信息是什么。

    在书信里,保罗的书信是最多的,明确是由保罗写的有十三封,如果把“希伯来书”都归入保罗的书信里,就一共有十四封。但这有争执的一封信,我们当不知道是谁写的就算了。不管我们认定是谁写的都不是问题,只要那是出于圣灵的启示就够了。在保罗的书信里,有一个特点是很明显的,当然这不单纯是保罗的,其它的书信都有,但不像保罗的书信那样明显,保罗的书信绝大部份都是将一封书信分成两个半段,就是前半段和后半段。前半段总是交通到生命或真理的亮光,这一个部份是我们平常读书信的时候感到最吃力的,因为在这部份里,不单是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并且需要我们有一定属灵的经历。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因为圣经是出于圣灵的启示,因此在领受圣经的时候,也是根据圣灵的启示。

    一般说来,尤其是初读圣经的人,不大懂得什么叫圣灵的启示,将圣经拿起来就像读普通的书一样去读,用读普通书这样的态度去读圣经,你立刻会发现很难,很难,不懂。弟兄姊妹,原因就是我们的方法用错了,我们用读普通书的方法去读圣经,一定会读得含糊的,尤其是关乎保罗的书信的前半段,里面是调着生命的经历。因此我们在主的面前,我们要仰望主的怜悯,在读圣经的时候多得到圣灵的启示。

    每一卷书信的前半段,交通生命与真理,后半段用所交通出来的真理和生命作基础,指导人进入生活。我们在这件事上面,需要主自己特别给我们去领会其中特别的关键,尤其是如果我们读到“加拉太书”,我们会特别指出一些律法和恩典的问题。我们肯定说,我们不是跟随律法,但是难就难在这个地方,我们读任何一卷书信的下半,你立时就会发现,好像律法又走出来了。因为在那里虽不像律法那样列出条文,但是实际上也是指出很多生活的具体内容。这个会不会是律法呢?如果这里是律法的话,那新约和旧约的区别又在那里呢?弟兄姊妹,这个是一个相当严肃的事。

    不错,从表面上来看,每一卷书信的后半,好像给我们又碰到律法的形式,但实际上你看下去的时候,你会发现,那不是的。旧约里的律法引用出来就是叫你去怎样作,书信里面提到生活的指导,是用来检验我们生活出来的情形与它相称不相称。意思就是说,在旧约的时候,是用外面的律法形式来要求人这样活,在新约里,却是基督在我们里面带我们去活。你活出来的样式对不对呢?你怎样知道呢?所以在新约里也提到一些具体的指导,是给人作检验用的。

    或者我多说几句话,弟兄姊妹会了解。对于旧约的律法,你若不照着它的要求去活,你就要被定罪,而这个定罪很可能是当场被石头打死。但在书信里的指导或者是检验,只是叫你看到自己合格不合格,但不仅是合格不合格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那样活出来的是对的或者不对的问题。你活得对,和你活得不对,特别是你活得不够对,并没有立时带来一个惩治或刑罚。这是新约和旧约很不相同的地方,一个是告诉你要这样活,你若不这样活,你就要被定罪。另一个是摆在那个地方,检验我们在神面前活得准确不准确。一个是外面给你一个标准来要求你,另一个是从你里面的生命活出一种情况,然后再用这些的话对比一下,印证你究竟活得对不对。关于书信的一般情形交通这一些就算了。

 

    现在我们开始要将保罗的书信一卷一卷的,大体的来看一看。一共是十三卷书,我们的时间是这样短促,所以我们只能很简单的来提一下。

    罗马书——恩典真理的基础

    “罗马书”是保罗书信的第一卷,但并不是保罗写的书信的第一卷。如果我们要留意保罗写的书信的次序,第一卷是“帖撒罗尼迦前书”。认真讲来,“罗马书”是接近后期的保罗书信。不管是保罗的书信也好,整个书信部份的次序的排列,如同四福音里,除了“路加福音”以外,其它三卷福音书是相仿的,乃是完完全全根据真理的次序,不是根据事情发生的先后来作次序。

    我们看“罗马书”最突出的那一点,乃是关乎救恩的辩论。因为马丁路德特别提到“因信称义”,所以“罗马书”也因此在人的心思里比较强的倾向是“因信称义”,事实上这一点只是“罗马书”里的一个重点,但不是“罗马书”唯一的重点。我们注意到,“罗马书”按着排列的次序来讲是头一卷,头一本当然是最基础的真理。因此,你看到“罗马书”里是关乎救恩最基础的事实。虽然是基础的事实,但不仅仅是停留在那一点,而是包括了神整个的计划,不过在人得救的问题上占的比重是多一点。

    如果我们用一个最简单的话来讲,当然可以说,“罗马书”的主题乃是“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人。”但你细致的看下去,你就会看到福音是什么,神救那些相信的人救到一个什么的地步。如果我们这样碰一下,你就会发现这两句说话虽然是很简单,但包括了整个神的救赎计划。

    人的需要与神的预备

    在“罗马书”里,我们按着它里面所交通的话,很自然你会发现这样的内容,头一部份是说到世界的人都需要救恩,而基督就是人得救恩的根据,相信就是人得到救恩的方法,整个是头三章里面所给我们留意到的。如果我们稍微注意一下,第一章就讲到外邦人落在罪里,没有律法的人、外邦人,他们是在罪里面,是罪人。然后第二章提到犹太人也是罪人。虽然他们有律法,虽然他们有关乎神的知识,但这一切并没有改变他们是罪人的事实。因为神所看的,不是你有多少知识,而是你有多少的实际。犹太人有知识,但没有实际,所以也自然落在神的定罪下。然后第三章的上半就来一个总结的说话,那就是说,普世的人都在神罪的下面。然后就提到,如果就停在这个地方,人就太可怜了,在这样的情形下,圣灵就把基督的救赎引出来。基督的救赎就把整个的情形扭转,人就从被定罪而进到在神的面前得赦免,接受永生。头三章就把整个的救恩最简单的内容交通了,如果用最简单的说话来讲,就是人的需要和神的预备,因为救赎就是神的预备。所以在人这一方面来讲,那就好像是很简单,因为神所给人的方法也就是这么简单,就是神自己预备好了,人就用信心去接受就解决了。当然那代价是神付了,不过在人的心思里,很少想到神付代价那一点,只是想到那么容易就可以得到。因为这个心思就引出很多思想上的复杂。

    关于救恩的四个辩论

    所以由第四章到第八章,是透过四个很特殊的辩论来发表救恩的实际。如果弟兄姊妹细心读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五章的圣经是根据四个发问的问题引发出来的。第一个问题是犹太人在神计划中的地位。还有割礼的真实意义。总结来说,犹太人既也是罪人,神的信实也发生问题了。那答案就是“人的不信并不能废去神的信实。人的不可靠只有凭神的恩典方能在神的面前称义,这恩典是因着神儿子耶稣基督流血受死而作成的。”

    这就引出第二个问题来,既然是神用恩典来为我们预备救恩,而亚伯拉罕又是在神面前最先承受应许的人,他凭着他的肉体得着什么?特别是有犹太人的背景的人更看重这一点。因为时间的关系不能详细提到。当时写这封信的时候,在罗马教会,在心思里引起一些不和谐的地方,基本上仍然是因为律法的问题而引起的。

    当然提到律法的时候,自然和犹太人的背景有关系,而犹太人看亚伯拉罕是很重要的。他们总觉得亚伯拉罕在神面前蒙恩是因为他作了很多事情,他曾经离乡别井,他曾经献过以撒,他曾经打败过四王,他曾经作过这样,作过那样的事情。所以在他们的心思里,看亚伯拉罕是相当重要的。对这点我们也能了解,因为没有亚伯拉罕就没有他们,但如今救恩一摆出来,不是凭人作了什么,而且就算你是亚伯拉罕的子孙,仍也有律法的指导,都不能够叫你得救,你必须要借着基督,就是借着神所预备的方法,就是神儿子流血受死,除去人的罪,如同在律法下赎罪祭所预表的功用。尤其是我们读到第二章的时候,那里说,“外面作犹太人的不是真犹太人,惟有里面作的才是真的。”你叫犹太人那口气怎么吞得下去呢?你叫他们怎么能够肯把亚伯拉罕那个最重要的地位,从他们的心思里放下呢?所以就引出了第二个问题,“亚伯拉罕凭着他肉体所作的,一点作用也没有吗?但亚伯拉罕实在是作了很多事情。”

    感谢神,这个问题提了出来的时候,就引出了恩典的说明,讲出了人到神的面前就是凭着恩典。就算是亚伯拉罕,他在神面前蒙恩都是从恩典开始,因为是神把亚伯拉罕所没有的,所不能作的加给他,是神先拣选亚伯拉罕,不是亚伯拉罕先去拣选神。所以在亚伯拉罕究竟得到什么的事情上,圣灵的引导就指出一件事,就是说出恩典预备了信的可能性。或者说是恩典预备了信的条件。如果没有恩典,你信也没有用。但因为先有了恩典,信就有了机会,信就有了根据,信就有了条件,信就成为可行的,这是第一个救恩的事实给提出来。

    然后第二件事就讲到,救恩并不是叫我们留意在属地上的享用。亚伯拉罕所接受的,在人眼中看来是属地的享用,属地的承受,但这里指出来的是救恩的高点,乃是与神联合。因为与神联合的缘故,那个最高的享用是以神为乐,这个是在第五章里叫我们看到的。然后跟着下去就提及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就引发出很多的东西。因为人以为亚伯拉罕作了这许多的事都没有价值,所以就提到,人在神面前被定罪,并不是因为他作对了或作得不对,而是因为那犯罪的生命。固然神判断人的罪是根据人的表现,但是神定人的罪,乃是根据人的生命。人的生命是犯罪的生命,那个人就已经是一个罪人了。他生活上表现犯罪的行动是多或少,那不是问题,紧要的就是说他里面的生命是犯罪的生命。

    这个犯罪的生命是根据祖先来的,保罗在那里就提到说,“罪是因一人进人世界,所以众人就成了罪人。”但那称义的方法就不是根据我们这些人作了什么,因为一个只有犯罪生命的人,他作来作去都不能脱离犯罪的性质。虽然所作的那件事是好的,但总是带着犯罪生命的污染在里面,所以人本身是没有办法为人作什么,所以神就借着另外一个人来带我们进入称义里。因此提到称义的时候,就讲到基督的代替。因着基督的代替,人就成为义人。所以不在乎人在肉体作了些什么,问题就在乎人有没有得到基督。

    第三个问题给引出来了,“既然是恩典,我们就可以多犯一些罪,因为犯的罪越多,越能显明恩典”。圣经的答案就是说,只有不认识救恩的人会有这种想法,认识救恩的人都会懂得,你接受了的生命是个不犯罪的生命,你想多犯一些罪也是没有条件的。不像从前,想犯罪就犯罪,不想犯罪的也要倾向犯罪。但如今不相同了,所以你根本不会起一个意念说,用犯罪多一点来显明恩典。

    由于这个答案,就再引出第四个问题来,第四个问题就是说,“既然是恩典,随意犯罪也没有相干。虽然不必用犯罪来显明恩典,但是随便犯罪总是可以的。因为是恩典,恩典就带来赦免,既是有赦免,你就可以放胆去犯罪了。”这样就跟着引出一个事实,不是可以不可以随意犯罪的问题,而是我们这个人在属灵世界中所发生变化的问题。什么变化呢?就是你究竟作谁的奴仆?没有认识主之前,我们是作罪的奴仆。不需要讲你能不能随意犯罪,而是说你不能不犯罪。但是如今你已经成为“义的奴仆”,你要接受新的主人的管理。新的主人的管理,是不轻易让你去犯罪的。

    我们感谢赞美我们的神,在这四个辩论里,把救恩的各方面相当完整的发表出来了,从罪的角度发出的问题解决了。但犹太人的心里不是那么容易给折服,用亚伯拉罕来作主题也讲不过你,我们的律法还是有可讲的地方,现在既然是用恩典来承受拯救,那就是说律法并没有作用。如果我们再守律法,我们就等于拒绝恩典而落在犯罪里。究竟律法本身是不是罪呢?这个问题又是一个大问题,这问题已经是到了第七章。圣灵就在那里引导人去认识律法的功用,说明了律法的功用不是叫人得拯救,而是叫人认识自己、认识罪,因此就去寻求解决罪的方法,用律法引出人去寻求解决。

    我们感谢赞美我们的主,提到解决的时候,就不是单单解决罪的问题,也是解决人的问题,所以这个问题就由第七章引出第八章,就把神的救赎计划很完整的表达出来。头一个部份叫我们留意到的,乃是基督使人脱离罪和死。发表律法的功用是集中在第七章,由于律法的功用就引出基督救赎完整的果效。那完整的果效就发表在第八章。头一点就是基督使人脱离罪和死,第二点就是基督带领的众子进入永远的荣耀,第三就是基督和神的众子在爱里永不分离,那意思就是说已经进到合一了,就是神与人的联合。这就是完整的救赎计划。所以怪不得林道亮弟兄说了这样的话,我最近看了他一篇讲道的记录,他说,“如果你传福音给人,只是告诉他信主耶稣可以上天堂不下地狱,那就怪不得很多基督徒他们不追求,因为不下地狱上天堂这事,他们在信主的时候已经得到了,所以他就觉得再没有什么了。另外一个更紧要的,就是这样去相信主耶稣是一个自私的想法,既然他是带着自私的想法去信主,只要解决他自己的问题,所以他就不会想到更进一步去追求神自己的荣耀和丰富,因为他在自己的需要上已经全部解决了。”所以他又说,“怪不得在基督教里有很多自私的基督徒,因为他入门的时候已经是自私了。”我们看“罗马书”的时候会看到,神那完整的救赎计划,是把人带到与神联合的地步。详细的,我们不去提它,我们晓得这个重点就够了,我们慢慢去体会与神联合的丰富。

    提过了神的救赎计划的时候,好像把以色列人冷落了,因为引起“罗马书”的交通,就是由于犹太人的色彩影响这个原因的。讲来讲去,好像以色列人在神的计划里,被摆在一边,好像从来没有发生过他们的问题。所以在第九章到十一章,圣灵再次提到以色列人在神的救赎计划里的地位,和他们的演变。在这里特别留意到,神救赎的计划有一个第一阶段的终点,那个就是国度。这个国度是和以色列有关的,所以救恩并不是把犹太人撇了出去,相反的,救恩是为以色列人所承受的国度作补课并开路。所以在第九章到十一章就提到以色列人在救赎计划里的地位的演变。

    然后由十二章到十六章,就提到既然进入恩典里,又进到与神联合那宝贝的事实里,那就需要进入彰显神荣耀的生活里。所以在十二章到末了,围绕在这个大题目下,我们会看到各方面的事都给提了出来,属灵的服事,生活里的指导,神儿女中间的交通,在各方面都很清楚的有一些指示。但特别要提出来的就是,虽然有了头八章所说的生命的经历,但是头八章那生命的经历,并不保证你一定能够进入荣耀的生活。头八章那生命的经历只是说你有条件可以进入荣耀的生活,但你能够真正进入就一定要在神面前作对一件事。那件事对人来讲是大事,但在神看来是当然的事,在灵里面苏醒的人来说,同样都是当然的事。从实际来说,就是说你应该站回你该站的位置上。那是什么位置呢?就是奉献的位置,也就是作活祭的实际。

    所以我们留意到,从生命进入生活,在“罗马书”里是由十二章开头那几句话来作转折点。下面所说的一切生活,神的荣耀能不能够彰显,不是在乎你有没有神的生命,而是在乎你在神的面前有没有作活祭奉献。就是在神面前,你有没有站在你该站的地位上。如果你站的地位不对,你那对的生命都起不了作用。你生命对了,你站的地位又对了,你的生活就对。这个是我们看“罗马书”后面关乎在生活里彰显神的时候,我们所要特别注意的那个点。

    哥林多前书——基督身体的见证

    我们跟着要看“哥林多前书”,“哥林多前书”说到,现在神的众子都蒙了救赎,蒙救赎的目的在哪里呢?是在教会的建造。教会的建造是透过称为神众子的那一班人来完成,而这班信了主的人,他们并不是信了主就已经成熟,也不是说他们信了主就在属灵的事上很老练。相反的,我们了解得到,人的本性若不经过神的对付,我们很容易会跑出人的自己。人的自己一跑出来,换一句说话来讲,就是代替了基督作头的事实。所以在教会建造的过程里,一个相当重要的建立,就是让基督作头。

    在“哥林多前书”里的信息,我们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就是说让基督在教会里作头,然后我们可以从消极方面去了解,就是在教会的生活里,人接受神的对付,叫人在教会的生活中受对付到一个地步,就是隐藏了自己。因为基督不作头,教会就没有建造。没有头,身体就没有功用,身体必须要连接在头那里,然后才发生功用。身体不和头连上,就给头许多的羞辱,因为那事实就是死亡。我们作头的基督不是死亡的,是生命的主。因此,我们看到“哥林多前书”是站在这样事实的基础上去交通,就是在基督里身体合一的基础上面,去看教会的生活。

    我们将全本“哥林多前书”分成几个要点,虽然是非常简略点了出来,但是可以帮助弟兄姊妹在读神的话的时候,可以摸到那重点的线。头一件事要指出的就是分门别类的事是根源于人自以为有。弟兄姊妹自己读的时候,你可以从这一方面去留意。

    简单举一个例子,哥林多教会为什么会分门别类?因为他们以为自己已经有了,他们以为有什么呢?当时他们自以为有的,是以使徒们来作他们的财产。有人以为我有了保罗就成了,有人以为我有了彼得也够了,有人以为我跟从阿波罗是顶好,有些更属灵一点,我们谁都不跟从,我们只是跟从基督。但是可惜他们跟从基督的出发点是要与人有分别,而不是进入身体的合一。弟兄姊妹你就看到,为什么他们分门别类,他们觉得自己有,人一重视自己的所有,问题就出来了,教会的生活就不够活出身体的实际。因为你有你,我有我,他有他,大家都有自己的一套,所以我们留意到,宗派的成因乃是因着人的自以为有。 

    第二部份我们要注意的,就是教会的生活与世界没有分别,向世界看齐,世界怎样,我们就怎样,世界不以为怪的事,我们也不以为怪。所以结果在哥林多教会就产生了乱伦的事,和弟兄姊妹彼此告状的事。为什么会产生这类的事呢?因为他们在教会里生活的目的没有确立。生活的目的乃是为了荣耀神,不是为了满足人的自己。站在人的立场上面来讲,满足人的自己是非常合情合理的,有什么不对?特别是站在人文主义的立场上,若不满足人而活,那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但弟兄姊妹我们必须记得一件事情,我们并不是属地的人。站在属地的人的立场上来讲,当然一切都是对的,因为属地的人是以人为主的。但是教会的生活一定要接上教会的头,而教会的生活就是为着荣耀神。如果我们没有建立这个生活态度,而是跟世界的人有一样的心思和意念,当然就叫头受限制。身体是发达了,但头受了限制,这不是一个正常的情形。

    第三件事就提到,在教会的生活里,我们也不是为着满足人的感情,而是学习让主居首位。这也是由一个事实而引发出来的,这件事情特别困扰很多弟兄姊妹的,就是在婚姻问题的事上面,因为这是满足人的感情。并不是人的感情不可以满足,但是我们说我们不是用人的手去满足,我们也不一定去满足它。虽然满足人的感情不是错事,但在神儿女的生活里,有一个更高的目标,是超越过人的感情的满足的,就是学习让主居首位。

    我想在这里多提一点,这里牵涉到林前第七章的事,不满足人的感情包括守独身的问题。守独身这件事并不是说我不结婚这么简单,如果只是说不结婚就守独身,这个不是守独身。在教会生活里,守独身是有一个很高的目的。守独身从一方面来说,我不要一定去满足人的感情,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就是说,我要绝对去满足那更高的感情。所以弟兄姊妹读第七章的时候,你会留意到,守独身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为了专心去服事主。所以弟兄姊妹有时会觉得,弟兄也好、姊妹也好,碰到这类事情的时候,常常是觉得受困扰,乃是因为我们只走了半步,还有半步没有走。我们只走了半步,那半步好像是无可奈何的样子。另外没有走的那半步,好像根本就不知道。但如果主怜悯我们,叫我们摸得到那实意,我们踏完那一整步,就没有什么可以困扰我们,因为我们的感情已经不可能从主的身上再分出去。

    我们继续看下去,在教会的生活里,又要学习不强调个人的自由,而是特别去留意合一的见证。这是透过吃祭偶像的物那一件事引出来的。有很多的事,不是能作与不能作的问题,而是那件事作出来有没有过份强调个人的自由,同时又损害了身体的见证。再下去的一点就是在教会的次序上的建立,透过蒙头和擘饼的事来引导教会去学习以主为首。还有就是恩赐的运用,恩赐的运用不该越过主的规范。很多人看,主给我有恩赐,我一定要用,如果不用,就是将一千两银子埋藏在地,那怎样向主交账呢?当然这是一个问题,埋藏了恩赐不用是一个缺欠的问题。但是恩赐运用得不当,也同样是一个问题。是过份,是越过了界线。在“哥林多前书”里,特别提到方言恩赐的运用。这个问题由哥林多的时候开始,一直到如今都在发生着。但我们留意到“哥林多前书”从这方面给我们的信息,乃是在恩赐运用的事上,必须按着主的规矩去作,若离开了主的规矩就会发生混乱。

    然后还有一点,在教会的生活里,不要对人的哲理发生羡慕。我考虑了很久,决定用“哲理”这两个字,把范围扩大了很多,也提高了很多。换一句话来说,人中间有很多的东西是对我们有吸引的,特别是思想上的问题。因为一提及到思想的问题时,都有相当的哲学基础来将人说服,好容易叫我们的心中产生羡慕。

    但在教会的生活里,我们不羡慕任何人的事物。当然在这里提到的是着重那一切打岔了复活指望的东西,而把人留在属地的留恋里面。若产生了这样的情形,我们必须在主面前求主帮助,不容让羡慕人的哲理的心思在我们里面发展。

    最后就是学习以主为第一优先。我们留意“哥林多前书”十六章的末了,似乎是提及到一些弟兄姊妹交通的事。我们若留心看的时候,就会发现他们所以留意到弟兄们中间的交通,乃是因为他们承认主和主的事是第一优先。这是“哥林多前书”。

    林后——神工人的品格

    我们来看“哥林多后书”。后书是因为保罗在外邦传讲恩典的福音,而守律法的犹太基督徒就觉得不是味道,而守律法的犹太人就更加觉得忍受不了,所以他们就多方面攻击保罗、毁滂保罗。其中一件特别严重的事就是说保罗根本就不是使徒。表面上,保罗是为着自己的职分来辩护,事实上我们留意到,保罗固然是有为了他的职分来辩护的原因,但是他不是单为了这个职分来辩护,而是因着那职分所显明的神的真理来作保护。他为着辩明这个职分就交通了林后这一卷书。

    当时的人以为保罗不是使徒,因为他没有见过主耶稣。保罗说他见过主,他在大马色的路上是见过主,主亲自对他讲话,也亲自选召他。但保罗为职分辩护,不是着重在他有没有见过主。当然,他是见过主,但交通的重点是在他如何服事主。正因为这个缘故,林后就叫我们看见,一个非常宝贵的服事主的人的品格。

    我们把林后的大要来分别一下。我把它分成七个部份。总括来说,有一句由衷之言,“要有好的教会见证,首先要有好的工人,但不是只要有好的工人。如果工人不好,教会很难会好。”所以那个“先”字是很重要的。什么人就带出什么的结果,这是非常严肃的事。所以保罗在辩护他使徒的职分时,他不是用有没有见过主来作着眼点,他只是轻轻一带就过去了,说明他见过主,解决了问题就算了,不用说如何去见,也不用说见了多久,总之就是见过。重要的是这个人所表明的是主所使用的。

    我所分成的七点就是如此。第一,神用的人是跟随神走,而不是跟随人走。因为那些人认为他经常改变,没有定见,一时是这样,一时是那样。这乃是因他说要去哥林多,说了多次也不去,是经常地改变,仿佛是个不可靠的人。保罗说他一定会去,但何时去,不是由他决定,主何时要他去,他就会去。他更说到他不是跟人走,也不是让工作来决定他的脚步。在第二章就提到他那次留在特罗亚时,福音的门打开了,但他却不留在那里,因为里面的带领不是这样,所以他就离开。

    第二,他说明了他个人走路的态度。然后他就用作工的果效来印证他的职分。我们记得保罗跟哥林多人说过,对别人来说他或许不是使徒,对哥林多人来说,他一定是。别人说保罗没有耶路撒冷的介绍信,保罗告诉他们,他们就是那封介绍信,不需要别的介绍信了。我们留意到,保罗是很着重作工的实际,着重作工的属灵果效。

    第三,然后他就提到,作工的内容是简单地高举基督。第四,往下去,他是用实际生活的见证来表明他是神的用人的身分,提到他经历过各种的事。他这样提,特别是让哥林多的教会从人的说话转向人的生活去认识人。这一点对每一个神的儿女的学习来说,都很重要。

    第五,然后提到作工的方向,不是要建立个人的势力,而是要将神的众儿女带入身体的见证。这是透过在马其顿一带的教会去供应在犹太地区受饥荒的弟兄姊妹这一件事来表达。越过了地方的界限来显明同在一个身体的里面。   

    然后第六又提到,用为着主而忍受的经历来印证神的拣选。其中特别提到,他被提到三层天的经历。当然,这仿佛不关乎忍受。但这件事是发生在保罗忍受最孤单的时候,神就把他提到三层天上。所以这都归入忍受的经历里。第七,最后提到,让基督在他身上来发表他作为神的用人的印证。也就是说,他从神的启示和他所显出神的权柄的实际,叫人认识他的职分。

    加拉太书——律法与恩典

    接着,我们来看“加拉太书”。“加拉太书”是扼要地辩明了律法和恩典的一卷书。弟兄姊妹或者会感到希奇,在“罗马书”已经提过这一件事,为什么在“加拉太书”又再提律法和思典呢?“罗马书”是救恩的基础,“加拉太书”是追求的法则。我们留意在“加拉太书”里有一句话,保罗问他们是凭什么入门?又凭什么成全的呢?他们既凭着恩典入门,难道要借着律法来成全吗?这是“成全”的问题。我们承认,在我们蒙恩得救以后,我们的追求往往是落在律法的原则里。我们的生活,甚至是追求的方法,很容易就落在律法的原则里。我们觉得,若不是这样作,神就不会赐福;我们若这样作,神就会向我们赐福。我们很容易就落在律法的精神里,因为律法的精神就是人出头的表现。

    弟兄姊妹留意到传律法的时候人的反应,我们就懂了。凭着守律法,人就以为自己能达到神的标准。因此,进入救恩不是根据律法,我们的追求成全,也不是根据律法。“加拉太书”就叫我们在这个重点上留意基督和十字架。一切是基督所作成,而人只是去支取基督所作的。若不是去支取基督所作的,人就没办法作出什么来。律法的原则只有将人带到律法的审判底下。

    在第一章,保罗很坚决地说明了他对福音绝对的态度。基督的福音,在起初是如何传讲,就是如何传讲。以后有什么加添,都是把福音改变。一切把福音改变的,都应受咒诅。若保罗改变福音,连他也要受咒诅。这态度是很绝对的。实际上也是需要有这样绝对的态度来对待基督的所作。保罗提到,他所以有如此绝对的态度,是因为他对真理的认识是从启示而来。他所得到的对真道的认识是弟兄们都能印证的。我不大喜欢看一些神学家所写的书,其中的一样原因就是提到保罗所得到的启示,他们就提到保罗一大堆的背景。说到他在加玛列的门下受教,又在大扫城受好好的教育培养,那里的生活和社会状况不住地对他造成影响。然后他在犹太这个地方,别人如何尊重他,对他所产生的肯定。然后又提到他在阿拉伯旷野的时候,因为很孤独,所以他的思想就特别敏锐。这些加起来,就成了保罗神学。

    但保罗自己说他不是这样的,他所有的认识是从神的启示而来。神是乐意把的儿子启示给他,不是从学问和学识中组织出来的,他不是在那些情况下领会出来。人称义是因着信耶稣而不是凭着律法,这一个认识是从神的启示直接来的。我们在神的面前也需要有同样的体会。

    再一方面,他特别指出一件事实,因信承受应许的应用,是远在律法传出之先,律法并不能废止神的应许。他引出亚伯拉罕在面前的一段历史,指明了律法是在恩典以后出来的。在律法出现之前,神的应许已经明显了,所以律法不能改变神的应许,所以我们仍然是抓着神的应许。在亚伯拉罕的经历里,明明是引我们去注意,凭应许去作儿女这一件事。今天我们能够成为神的儿女,乃是凭恩典来得着。人不能领会恩典,神就赐下律法,律法的功用就是把人引到恩典里,律法的功用就是叫人看见人根本没有路走,人只能在神面前求恩典。律法就是这样把人引到恩典里。这一点是相当重要。弟兄姊妹读“加拉太书”的时候,要特别留意亚伯拉罕这一段经历里所显明出来的这一个事实。

    然后第四点是从另一方面来指出,如果把律法保留下来,就算只是保留律法的一点一滴,那结果都是贬低基督的所作。基督的所作已经是作得十分完全,若保留律法的一点一滴都是贬低基督所作成的价值。如果把基督的价值贬低了,在基督以外再加添一些东西,我们就无法享用基督,连享用基督的资格也失去了,结果我们要回到律法去,在律法的底下只有被定罪。

    最后,他特别指出一件事,我们是借着基督的十字架所作成的去承受神的国。所以,一切都是基督和钉十字架。相信我们都很熟悉“加拉太书”二章二十节:“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整卷“加拉太书”都可以用这一句说话来作最中心的意思。

    接着是“以弗所书”。“以弗所书”是弟兄姊妹最近读过的,所以我们越过去。而“腓立比书”是我们星期二晚上读的,我们也越过这一卷。

    歌罗西书——基督是神的奥秘

    然后是“歌罗西书”。在“歌罗西书”中,有些事情我们要提一下。在书信里一直带下来,从“加拉太书”看到,基督与钉十字架是成就神所作的一切。神所作的一切的重要环节是在基督身体的建立,这是在“以弗所书”提到。在基督身体的建立上,首先碰到的问题是让基督作元首这一件事最优先,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因为我们实在是低贱的人,我们的眼睛一睁开就是看见人,而不是看见主,所以很多难处就由此产生。看见了人,难处就产生了。因为发生了人的难处,基督身体的合一就受到伤害。“腓立比书”是为挽回基督身体的合一见证,而调整肢体的相处。调整的方法就是高举基督。如果我们要替“腓立比书”加一个标题,标题会是:“基督是我们的喜乐”,或者是:“基督是我们的和睦”。“腓立比书”把人的眼目从人的身上带到基督的身上。当人看到基督的时候,所有的难处都停止了。

    所以下面的“歌罗西书”就是很明确地固定基督作头的地位。身体不能没有头,头也不能欠缺身体,所以基督不能没有我们,我们更不能没有基督。以弗所,腓立比、歌罗西这三卷列在监狱书信里,是很有层次的。“以弗所书”讲及整个的身体,“腓立比书”是对付肢体的问题,“歌罗西书”是对付头在身体的地位。我们晓得撒但的工作总是要把基督作头这一个事实,从人中间挪开。

    当日在歌罗西的难处是因着律法派和当时一个称为智慧派的哲学流派的影响,要否定基督作头的事实。最低限度他们是要降低基督在身体里的地位。所以,圣灵就用着保罗写出“歌罗西书”,来肯定基督作元首和源头的事实。作元首是讲权柄,作源头是讲及丰富。若我们给“歌罗西书”一个主题,主题就是:基督是神的奥秘。这个奥秘就是神要用基督成为我们的丰富。

    我们把这卷书的内容分成几个大点。第一,基督是神旨意的中心内容。神定规作万有的元首。第二,基督是神的奥秘。是我们接受神的丰富的唯一管道。在二章九至十节那里提到,“神本性一切的丰盛,都有形有体地居住在基督里面,我们在里面也得了丰盛。”这是第二章里一个主要的主题,仍然是基督。第三,基督是我们的生命,是我们进入荣耀的原因,在荣耀里显现的时候,我们要与祂一同显现在荣耀里,我们的生命与基督一同藏在神里面。基督是我们的生命,这非常地显明基督在身体里的地位,没有基督,身体就没有生命,没有基督,身体就没有丰盛。第四,要活出基督作生命的生活,是基于基督是我们的生命,是由“叫基督的平安在你们心里作主”(西三15)开始。换一句话来说,是叫我们在生活里学习让基督作头。

    帖撒罗尼迦前书——活在主再来的指望中

    然后是“帖撒罗尼迦前书”。帖撒罗尼迦的书信,是保罗最先写的书信。那时候,教会是普遍地受到逼迫。在逼迫里,教会的盼望在哪里呢?若不是在逼迫里,教会的盼望又在哪里呢?不管在什么的光景里,教会的盼望肯定的是主再来的这一件事。所以前书和后书都是关乎主再来。后书是因前书所引起的。当时圣灵用保罗来交通帖前,是特别用来帮助在患难中的神的儿女们去持守,也澄清了一些对复活的指望不够清楚的问题。主再来,是一个指望;复活,是指望的内容。所以两件事情都要清楚。

    帖前有几个主题的心思。第一,救恩所引入的指望是主再来。第二,因着主再来的缘故,尽管有逼迫的环境,为着神的国,我们在指望中继续站立。第三,在患难中,因着主再来的信息而受安慰。第四,借着复活与被提,一方面是澄清当时对复活的认识上的含糊。因为当时有些弟兄姊妹觉得若主再来,那些已死去的弟兄姊妹好像是失落了,所以圣灵在这里特别把复活的始末和被提一同放在教会的面前。由于复活和被提,神的儿女就被激励,保守自己脱离黑暗的权势。

    帖撒罗尼迦后书——正确地活在主再来的盼望中

    由于提起主再来的事,当时就有人冒保罗的名,写信去帖撒罗尼迦的教会,告诉他们,主已经来了,他们是被主撇弃了。因为前书是讲到被提的事,这冒名的人就说,主已经来了,他们没有见到主,是因为他们没有被主提去。后书就是为着对付这件事而写的。

    在后书的第一个部份,保罗叫他们不要因为受苦的环境就觉得被主撇下。受苦是为着神的国,主再来的时候,一切的愁苦都会结束。然后他提到,主再来之前的一些迹象。若有人说主要再来,他们要看一看有没有这些的迹象。如果没有,他们就不应相信。保罗是要纠正神的儿女心思上所受的摇动。然后他明确地指出,他们要站立在使徒的教训里,等候主再来。这就是后书。虽然是很简单地提一下,但总能让弟兄姊妹读的时候,不致一点一点的分散。

    提摩太前书——教会成长的规范

    后面是几封个人的书信。“提摩太前书”是特别提到教会的成长。因为教会是一个属灵的有机体,她必须成长,不成长就会死亡。但她不是随便地就能成长,人的细胞若乱长,就会成为癌症,所以只有成长的现象不一定是对。成长要循着正常的规律,因为成长应该是一个律。“提摩太前书”把我们带到成长的那个律里,在这个律的规范里成长,那就是真正的成长。

    按着提前的内容,我把提前分为四点。头一点就是神的儿女必须守住纯正的真道。如果不守住纯正的真道而有掺杂,就不能讲成长。其次是提到以基督为最宝贵的指望,超越地上一切的好处。第三点提到教会的组织。教会需要有组织。但不可以乱组织,而是根据神自己的心意去进行组织。无论是从人的拣选或是组织的形式,都是按着神的安排去进行,因为这是一个律。若用自己的安排来代替神的安排,就是越过了这个律,最低限度就是不接受神的权柄。第四点就是敬虔生活的操练。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敬虔生活的操练是关乎教会行政的内容。这里提及到如何处理寡妇的问题、如何处理失职的长老的问题、如何处理教会内一些不守本份的人的问题等等。所以从正面来看,是敬虔生活的操练,从另一方面来看,是教会行政的内容。

    提摩太后书——基督的精兵

    前书是一个规范,但只有规范是没有用的,必须有对的人来配合,后书就是讲及对的人。后书的主题是作基督耶稣的精兵。在教会的成长里是需要大批的精兵,不是一两个的精兵。这一大批的精兵是按着神的规范勇往直前,一直到进入神的国。

    我把后书的大要分一下。第一章,要在信心和爱心里,牢牢地守住真理。第二章,离开各样的不义,让主能自由使用我们去站立,叫我们可以与祂一同得国。这里有一句话:“我们若能忍耐,也必和祂一同作王;我们若不认,也必不认我们”。(提后二12)这些话都是引我们注意要得神的国。第三章引我们注意要站立在神的话语上,与世俗分别。我们记得在第二章提到,“在大户人家,不但有金器银器,也有木器瓦器;有作贵重的,有作卑贱的。人若自洁,脱离卑贱的事,就必作贵重的器皿…”(提后二2021)这都是我们熟悉的话。归纳起来,我们会发觉这一切都是为得着神的国。要得神的国就必须要有分别,与世俗分别。我们是根据神的话来分别,所以我们特别注意到这里所提到的“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提后三1617)这一段的话。

    第四章提醒我们要靠着主在一切的难处上夸胜。保罗写完这封信以后不久就殉道了。他走到他的路程的尽头,仍然是留在捆锁里,外面的一切并没有把他压倒,甚至当时同工的分散令他有非常孤独的感觉,他仍是坚定地站立在主话语所带来的指望中。我们留心读第四章的时候,会感到很凄凉。一个为主活着几十年的老人,如今到了最后一程的时候,好像落到很孤单的环境里。我们摸得到在人这方面的感情,但我们看见这里发表出来的却不是这么一件事。保罗在那唱凯歌、在夸胜。我们对这些话都很熟悉,就是“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提后四章六至八节)这一段话。最后,“惟有主站在我旁边,加给我力量…。主必救我脱离诸般的凶恶,也必救我进他的天国。”(提后四1718)很豪迈,也很宝贝。

    提多书——在教会中学习接受权柄

    然后是“提多书”。“提多书”似乎跟“提摩太前书”有点重复,但实际上并不是的。我们留意到“提多书”只讲及长老的问题,但不是用“长老”这个词,而是用“监督”。“提多书”主要的内容跟“提摩太前书”的不相同,保罗提到他留提多在革哩底,是要提多替他办事。革哩底的人有着各种的问题,提多要在那里带领他们去学习,学习的内容一个是权柄,一个是指望。这是“提多书”的重点。字句上好像与提前相同,实在不是那样。

 

    我们留意到这卷书的重点后,我们就晓得为什么要用“监督”而不用“长老”。监督,是特别突出权柄的实际。我们看“提多书”,第一部份提及神的权柄在教会里是透过监督去执行。第二部份,神的权柄是借着神的话显出来。第三部份,在神赏赐的指望当中去接受神的权柄。

    腓利门书——接待弟兄

    最后是“腓利门书”。“腓利门书”很短,但是很宝贝。我们在这简单地提一下,把重要的事情都包括在内。因为阿尼西母回到歌罗西,保罗就写了这一封信。其实是圣灵透过保罗,借着阿尼西母的事教导神的教会,实际地去学习肢体生活。

 

    阿尼西母本是腓利门的奴隶,他从腓利门的家里逃走出来。在当时,若逃奴被捉回来是要给处死的。但是阿尼西母在逃亡的时候信了主。如今,阿尼西母回到歌罗西,保罗就写了这一封信给腓利门。在这封信里,指出了在生命里接待肢体,或说是接纳交通的原则,是越过一切旧造里的关系和亏欠。

    这是很宝贵的一卷书,虽然是很短的一卷书,但是可以分为五点。第一,神的儿女们一切的服事是为着基督去作。第二,神的儿女们当中只有交通,而没有上级和下级之分。第三,神的儿女们中间的接纳是根据基督的生命。第四,神的儿女应该作为使众圣徒畅快的原因。这里的意思包括得很广,弟兄姊妹各自回到经文本身去领会好了。第五,学习带着亏欠弟兄的心情去服事弟兄。不管我们感觉上有没有亏欠弟兄姊妹,但在心情上我们总觉得我们是亏欠了弟兄姊妹,因此我们要抓紧机会去服事弟兄姊妹,来补偿我们的亏欠。在“腓利门书”里,我们很能摸得着这种意念。实在只有在基督的身体内,才能产生这种意念。所以,“腓利门书”虽然是短,但却是很宝贵。

    看到这里,保罗具名的书信算是完了。因为书信内容的分量是很多,我们只能如此简略地跟弟兄姊妹交通一下。盼望弟兄姊妹们能在交通的范围内得到一些帮助。── 王国显《叫祂的话都成全──圣经各卷提要》

 

基督教阿们网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