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第二讲 见到就信?未必!

 

引言

  一九四五年盟军节节胜利,再加上苏联军队亦准备加入战圈,进占中国东北三省,日军败退,失败只是时间问题而已。到了七月廿六日以美国为首的盟军,加上英国和中国,向日本军队发出最后通谍,要求日本军队立即投降,盟军列出的条件绝不苛刻,历史上称为Potsdam最后通谍。当时首相铃木立即召开内阁会议,外相Togo觉得条件不差,然而Potsdam通谍是透过收音机发出的,而非通过官方公函照会,为维护他们的尊严,日本决定原则上接纳这通谍,但要待盟军正式官方照会日本政府,日本才作官式回复。到了七月廿八日,首相铃木召开记者招待会,记者提问日本政府对通谍的反应时,由于盟军尚未正式照会,所以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讲了一个字:mokusatsu,这个字意思含糊不清,很难准确地译成英文。通常可将之译为:不予置评(no comment)或不予理会(ignore)。当时读卖新闻的记者立即把mokusatsu 译成“不予理会”,消息传开,内阁成员大为震惊,但为时已晚,美军接获拒降消息后,立即采取迅速行动,在同年八月六日在广岛及长崎投下原子弹,死伤无数,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结束太平洋战争。就因一字之差,改写了整个历史,更令数以万计的人丧掉生命。

  这故事告诉我们一件铁一般的事实,人与人沟通是件非常有趣的事,当人对话时,不在乎对方讲些甚么,而在乎当时他想些甚么,人们不会全盘领受对方所言,他们会选择来听。这就好像我教训子女,或吩咐他们做功课、做家务,不论重复多少遍,他们总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但有时他们却反应甚快,尤其当我叫他们来支取零用钱时。可见人与人的沟通,并不在乎你说了甚么,而在乎他听了些甚么,而他所听到的,却又在乎他当时想些甚么,爱好些甚么。不但“听”是如此,“信”也是如此。人们相信与否,倒不在乎他是否看见,而在乎他当时想些甚么,爱好些甚么,他是拣来听,拣来信的。好像马克吐温所说:“我不信有鬼,但我却怕鬼!”或许我们摸不着头脑,既然不信,又何足为惧?但人就是这样矛盾。

  让我们再看(约廿3031):“耶稣在门徒前另外行了许多神迹,没有记在这书上,但记这些事,要叫你们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并且叫你们信了祂,就可以因祂的名得生命。”这两节经文提及两件事,一是耶稣所行的神迹,另一是“你们信了祂,就可以因祂的名得生命”。约翰把这两件事连在一起,意思是:耶稣行这些神迹,目的是叫我们信祂。难怪在整本《约》里,“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因为这是对耶稣所行的事作正确的回应。事实上,在《约》里,“信”这个字出现了九十八次之多,它是个动词,而作为名词的“信心”却一次也没有出现。反观其它《福音书》,《太》、《可》、《路》则分别出现了十一、十、九次。由此可见《约》实是一枝独秀,约翰重视“信”的行动,而不是固定静止的信心。在这九十八次里,十二次是指“信”一些事实;十九次是指“信”人;三十六次是指信耶稣;三十次是指信与神有关的。约翰告诉我们信是个行动,也不单是头脑的知识,而是投身、紧紧跟随。希腊文“信”这个字包括了知、情、意三方面的意思:

  1·情:就用看医生为例,当我们觉得不适或感到有需要时,我们会去看医生。所以,“信”的第一个条件:在情感上,我们觉得有此需要。若人感到自己也不错,可以自行处理自己一切所需,一切均在掌握之内,人便不用相信任何宗教。有一次,我跟一位日本女孩传福音,她已取得MBA学位,估计自己将要成为百万富翁,她又觉得自己拥有一切,有好工作、好前途、好男友,根本不需要相信宗教。我问她可有想过终有一天,她会失去一切。有个这样游戏:请兄姊在纸上写上在生命里五项最宝贵的东西, 神若在你身上取去其中一项,你会选上哪一项?就删去那一项,想想你有何感受。接着祂再取去你另一项宝贵的东西,你又会怎么样?这不单是个游戏,终有一天我们会失去职业、健康、儿女、配偶、甚而我们的信仰。究其实,每个人情感上均有此需要,只是有些人不欲多想,或是不敢面对。“信”的第一个条件是看清自己的境况,当我们了解自身的处境,当我们除去骄傲时,一切都改变过来。

  2·知:当我们感到有病,我们不会随随便便胡乱看医生,我们会进行调查,或看看他的履历口碑,然后才作决定看哪一位。

  3·意志:假设医生诊断你患了盲肠炎,要立即施手术,此刻,你要作出决定,如你愿意签名,让他来施手术,那么你相信他。信耶稣也是如此,我们晓得自己无助软弱,也知祂为我们钉身十架,是我们唯一的救法,我们必须立志委身。

  今天让我们从《约》第二个神迹来讨论“情”“知”这个问题。

见而不信(约四4344

  耶稣离开了那地,祂作见证说:“先知在本地是没有人尊敬的。”这句话是非常重要,因为所有《福音书》均有记载。祂离开自己的地方,不是因工作一败涂地,或是面目无光,祂离开的原因可见于(可六46),“耶稣对他们说:‘大凡先知,除了本地、亲属、本家之外,没有不被人尊敬的。’耶稣就在那里不多行甚么异能,不过按手在几个病人身上,治好他们。他也诧异他们不信,就往周围乡村教训人去了。”耶稣因着那里的人不信而离开了自己的地方。他们为甚么不信呢?他们不是亲眼看见祂按手在病人身上,治好他们吗?但他们却视而不见,见而不信,以致祂也诧异他们不信。正如前述,人们喜欢拣来看,拣来信,虽然他们看见,却先入为主。或许他们心里说:“耶稣不是那个木匠吗?他不是约瑟的儿子吗?他不是那个马利亚的私生子吗?他说自己是弥赛亚,是救主,实在太荒唐了!”除此之外,我相信还有另一个主要原因,那是关乎那些犹太人的想法及期望。《旧约》明示当弥赛亚来临时,是神拯救之始,也是神审判的开端。耶稣到世间来,祂却不提报仇审判,祂没有为犹太人打跨罗马政府,也没有审判他们,从而建立犹太王国,犹太人绝不能接受纸老虎的弥赛亚,也不能接受那位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被钉十架的弥赛亚,祂不是他们心中所期待的那一位,于是他们见而不信,耶稣唯有离开他们。

见而信

  耶稣离开自己的地方,来到加利利。加利利住了一群深受希腊文化影响的犹太人,那里的人接待耶稣。在迦拿地,耶稣行水变酒的神迹。那里有个大臣来见祂,求祂医治他儿子(约四4648)。

  首先让我们看看“大臣”是何许人也。“大臣”是指皇室中人,这个字甚至可解作“小皇帝”,或许他是希律皇宫中的一个高官,地位超然。然而,他却毫无顾忌,甚至降低身份,来见这个卑微的木匠。因他体会到自己的无助、无能,孩子病重,快要死了,他的家财、地位、势力对此无济于事。唯有当人看见自己的需要时,便激发自己寻找更高的治疗。

  《圣经》告诉我们他住在迦百农,当时耶稣却在加利利的迦拿。迦拿位于山上,而迦百农则在湖边。由迦百农上山到迦拿去,旅程约有20多里,若每小时行两里,则需时十小时。然而大臣不怕艰辛,不辞劳苦登山求救。还有,“就来见祂”一词是采用进行式的,意思是马不停蹄地赶路,来见耶稣,只因他的孩子快死了。我相信每个为父的心都会如斯心急和紧张,这是源于父子之情。

  当时耶稣见到这大臣时,说了一句希奇的话:“若不看见神迹奇事,你们总是不信。”《约四48》表面看来,耶稣似乎太不近人情了。然而我们当留意下列要点:

  1·耶稣说“你们”,而不是说“你”,所以祂并不是对大臣讲这番话,而是指着那些加利利的犹太人说的。

  2·耶稣在此用“神迹奇事”一词,在《约》里,只有这里出现“奇事”一词,意思是“不寻常的事”,英文译作wonders。显然,祂想强调这是不寻常的奇事,这奇事在背后隐含着鲜明的信息:耶稣就是弥赛亚,是神的儿子,信祂便得着永生。

  3·我们留意耶稣这句话:“若不看见神迹奇事,你们总是不信。”表面的意思是说:除非你们看过神迹奇事,你们总是不信,换言之,如果你们看过神迹奇事,你们就会信了。然而,约翰却没有提及这些人信耶稣,事实上只有大臣和他的全家归信耶稣,这岂不是说耶稣的话落空了。我们要留意耶稣在此所用“总是”一词,希腊文是double negative,这种用法只在《福音书》中通行,尤其耶稣口中尤甚,这不但加强了语气,而且还有责备之意。耶稣不是说:“只要我显些神迹奇事给你们看,你们就会信了。”这绝不是耶稣的意思,祂在此乃斥责那些犹太人,他们来跟随祂只是为了凑热闹、看“表演”,这样的信绝不是真信。今天也有人热心参与教会聚会,但生命仍未改变,也不投身追随耶稣。

未见而信

  让我们从(约四4953)看看大臣的信心,他的信有下列特点:

  1·信心的第一个条件是人看到自己的无能与无助。他正看见自己的需要,又承认自己的无助。

  2·大臣的信心是基于耶稣的话及应许,而不是建基于他看到甚么或耶稣已成就了甚么。“耶稣对他说:‘回去吧!你的儿子活了!’那人信耶稣的话,就回去了!”(约四50)他没有失望地对耶稣说:“我这么辛苦上山找你,你为何不跟我去?别跟我开玩笑了。”信心乃是《希伯来书》所论:“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来十一1)撒但在 神跟前控告约伯,说祂在四围圈上了篱笆围护他,又得着祂所赐的福气。若祂伸手毁他一切所有的,撒但断言约伯必当面弃掉祂。究其实我们的信心建基于甚么呢?是四围的篱笆抑或是耶稣的话语及应许呢?

  3·大臣正要下去时,就传来儿子已病愈的好消息(约四5152)。“未时”是指下午一时正。迦拿距迦百农约二十里,不论他骑马或是走路,也无需花上那么长的时间,唯一的可能是:当耶稣告诉他:“回去吧!你的儿子活了。”他立即相信,心也安舒了,既然心安,就用不着匆忙回家,大可让牲口稍稍休息才出发,这表明他的信心实在很大!所以当仆人告知他喜讯时,他立即问:“甚么时候病愈呢?”他果然发觉他的信心并没有落空。接着《圣经》告诉我们:“他自己和全家都信了。”为何在(约四5053)重复说明他相信耶稣呢?其实第一个“信”,乃是相信祂的说话及能力。而第二个“信”,则是信祂是救主。信徒的信仰历程也可分为这两个阶段,首先他要信耶稣的帮助,但仍未足够,还要信靠祂,委身给祂!

结论

  《约》有一个鲜明的主题:耶稣所行的神迹都含有救赎意味的信息,叫我们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祂来了开启一个新的纪元,赐下新的希望。然而,多少时候,我们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身在福中不知福,就像耶稣引用以赛亚的话,说:“你们听是要听见,却不明白;看是要看见,却不晓得;因为这百姓油蒙了心,耳朵发沉,眼睛闭着,恐怕眼睛看见,耳朵听见,心里明白,回转过来,我就医治他们。”(太十三1415)当我们被世界之神弄瞎了心眼,我们就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就让我以一个真实的故事作结。有一次,一位印弟安人和朋友在纽约曼克顿闹市走路,忽然他停下脚步,对友人说他听见蝉声,那友人以为他说笑。那印弟安人没有回答他,只是带他转过隔邻的一条街,来到一间大厦门口,门前有一棵大树,果然听见蝉儿在树上鸣叫。那友人大为惊奇,忙问他怎可在老远便听到蝉声。那印弟安人也不作声,只见他从口袋里拿出几个银币,把银币往上抛,它们跌在地上,当当之声吸引了街上路人,他们停下脚步,看个究竟。那印弟安人对友人说:“我实在告诉你,蝉的叫声比银币落地之声还要大,只因人心中没有蝉,所以没有人听见,然而他们心中有钱,所以对钱的声音特别敏感。”我想这也是我们的问题,我们对人的声音过于敏感,反应变得很快,一句不合心意的话立时惹来怒气,一句恐吓话令我们整日难安。然而我们对神的声音却不够敏感。今天神藉着各项琐事跟我们说话,但我们充耳不闻。我们如何才可听见祂的声音呢?我们可会每天灵修?我们可会在临睡前向 神祷告?我们可会每季到郊外细听神微小的声音?

  “信”叫我们看见自己的需要,“信”叫我们认识耶稣为我们开启新的纪元,也叫我们全然投靠祂。── 苏颖睿《新与变──约翰福音的七个神迹》

 

基督教阿们网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