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第七讲 肩负使命的客旅

 

经文:(约翰福音十七1419

  基督徒与非基督徒有何分别呢?别人是过路人,是客旅,是寄居的,我们也是。神既拯救了我们,又为何要把我们留于苦难的世界呢?很多信徒在水深火热时向神呼求:“主啊!祢何时再来?”我相信神没有错,神不会故意让我们经历苦难;苦难本身没有意义,除非为了更高的目标去承担苦难。因为神仍深深爱着被罪恶捆绑的罪人,希望他们早日脱离灾难。表面上信徒与非信徒没有分别,我们吃喝嫁娶,也生儿育女,发展事业,就业……。唯一不同的是在星期日做礼拜。别人看见我们的分别吗?可惜,信徒在社会中是一群隐藏的人;自称是光是盐,却不能在社会上起作用。我们生存的目标及意义,与世人有何分别呢?最高的理想不过是充满我们的礼拜堂。然而,主的心意是要我们去充满整个世界。主耶稣说:“父怎样差了我,我也照样差遣你们到世上去。”因此,我们在世上不是旅游、视察、观光,而是要完成神的托负──一个见证主的托负。

  谁是肩负使命,见证主的人呢?14节耶稣说这些门徒不属于这世界,现今的世界被罪恶渗透,仍在恶者掌握中,是抗拒神旨意的势力。这世界有自己的价值,方向及作风,信徒不属于这世界,因此在世界上不受人欢迎。正如主来到世上,遭遇到很大的抗拒,因为光来到世界,成为黑暗的挑战。故此,世界憎恨我们,不要以为诧异,世界的价值观建立在短暂的物质,属主之人的价值观是与永恒挂钩;有圣洁标准,不与罪人同流合污。正如彼得说我们是寄居的。带着使命进入世界,应提醒自己不迎合世界的潮流。世界若因我们的公义,圣洁及爱心而恨我们,则不需为自己辩护;但若因我们对苦难不关心而恨恶我们,则应自行省察。若为义而受逼迫,便是有福的人。

  我们不属于这世界,是否就属于自己呢?(十七69)说我们是属神的人,神将我们赐与基督,因此不能再以自己的喜好而定人生的目标。我们与世人的分别,在于我们是被拯救,被赦免的人。因此每个属主的都应当是一个见证人。只是今天出现一个可悲的现象,许多人将见证职业化,只出钱请人来为我们作见证。故此只有一小撮人是专业见证人;这样,我们在世界的影响也就极之微弱。作见证是每个蒙恩人的责任,这呼吁是主向每个属祂的人发出的。一方面,这是个报恩的行动。另一方面,这是唯一能影响整个世界的方法。若将见证缩窄在一小撮人身上;那便会限制我们活动的范围。在极权的国家,作见证很受政权约束;不是任何时间或每个人都可作见证。然而今天我们有自由超越地域,文化为主作见证,如果每个基督徒医生,律师,校长,主妇,商家……都将见证带入自己的圈子,则在整个世界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经文中也让我们明白见证的先决条件。15节“我不求祢叫他们离开世界,只求祢保守他们脱离那恶者。”我们知道自己正处于敌人的阵地,有自身的软弱及限制。因此在大祭司的祷文中,耶稣求神保守这些见证人脱离恶者的势力,免受其骚扰而影响他们的使命。以弗所书形容基督徒的生活就是一埸争战,与空中灵界的势力争战。若单凭我们有限的智慧及力量,则难以取胜。若果你对信仰认真的话,便会感受敌人的攻击,直至无法抵挡,凭己力去应付这些引诱试探,便会跌倒,灰心,对生命对神起了怀疑。倘若没有神的保守,相信大部份人都不会在这里了。耶稣向神祈求,保守我们脱离那恶者,耶稣很认识那敌人,祂亲身经过试探。要胜过试探并不简单;若没有神的保守,我们会跌倒;多次的跌倒,使我们惭愧!会放弃为主作见证,对自己对神失去信心。不错,撒但的攻击很凌厉,但要记得耶稣的祷告,我们有神的保守;祂是我们永远的保障,坚固的堡垒,所有权柄都在祂手里,我们可放胆到世界为祂作见证。

  除了有神的保守,还要有真理的装备。主说:“我要将祢的道赐给他们,求祢用真理使他们成圣。”真理的作用不在增加知识,乃是塑造一个合神心意的新生命;使生命有其抵抗力。真理在我们生命里不断更新,使我们达到神的标准。今天神学上常探讨真理本色化(contextualization)的问题,这只是第一步;最重要是将真理融化于自己生命里,这便是(actualization)。耶稣以真理叫人成圣,也就是说真理经已融化在我们生命里,每个信徒都应积极追求这真理,以应用于生命上。在香港,听道的恩赐很明显,然而,满脑子的真理,是否能令我们成圣呢?若不能的话,我们未有资格成为见证人。耶稣希望透过真理,建立一个稳固的生命。这生命本身就是有力的见证,也是个信息。林后三章说基督徒的生命是基督的荐信,由圣灵而写的信,当别人看到我们的生命,就如见到基督的形像一样。

  另一方面,经文中也提到我们见证的场所。耶稣说:“我不求祢叫他们离开世界,祢怎样差我到世上,我也照样差他们到世上。”整个世界是我们见证的场所。一向以来,我们以为见证只是围内人的事,所受的装备也只为教会的事工,但这导致一个误会,以为教会之内的是事奉;教会以外是私人生活范围;以为教会之内的事奉,便代替了教会外的见证。神的心意是要我们进入世界作祂的见证人,教会的事奉只是个起点。听闻美国一个油田,有大量机器日夜操作,将油泵上地面;邻居问油田主人,为何只生产油而不出卖呢?油田的主人则答说,泵上来的油也不够机器的消耗,那有剩余的油出售呢!教会的情形是否一样呢?神的心意是要我们有剩余的油给别人。教会的团契生活是使人重新得力,生命更新,更有力量进入世界。虽然世界的科枝进步,令人以为不再需要神;然而,地铁站看到的,是一张张无表情的脸孔;背后都有痛苦的经历,虚空的心境。多少人在黑暗里等待光,更多人渴望得到真正的爱;主就是要差我们进入这世界中。因此,我们居住的地方,我们的职业,学校都是我们的灯台;神要我们在那里燃起见证的火炬。

  感谢神!今天香港信徒都有优良的职业水平,有好医生,好校长,好教师,但更应达到好的基督徒医生,教师,校长,在职业上流出基督的馨香。今天许多不同行业都有团契,希望透过团契生活彼此鼓励、提醒。不同行业都有其独特的困难。各人把心愿摆在一起,共同商讨可行的见证途径。台湾的“的士团契”便很有新意,他们利用播放录音带来与乘客谈道,这不是每个行业都能做到。每个岗位都有自己的挑战,神要我们在自己独特的岗位上,找一个适当的方法见证神的荣美。主耶稣要我们进入人群中为祂作见证,但我们却只拉人进来,没有胆量出去;教会的布道会中,往往只有百分之十是未信的人。当我们清楚自己在世界的目的,便应校正人生的目标,在我们活动的范围见证神。

  接着我们看见证的方式。18节“祢怎样差我到世上,我也照样差他们到世上。”耶稣是以道成肉身的形式出现,过人的生活;以表明神荣耀。因此,在耶稣被差派的模式中,最少有两个层面:

  首先是具体的行动,香港人有一句俗语:“讲耶稣”,意即只有口讲而没有行动,因此世人以此话来取笑我们。我们不但讲,还应活出基督;具体行动可维护公义,抵挡罪恶的蔓延。就如耶稣洁净圣殿,不单讲理论,也用行动表示。祂又用行动为人驱魔,彰显神的荣耀;当信仰真的影响我们的生命时,我们整个生命的行动,就都是明确的见证了。为真理,公义,应有具体的行动啊!

  另外,就是爱的关怀。耶稣在世上表现出一个爱的生命,心中充满怜悯;这都是爱的自然流露。基督徒谦卑的服事及爱心的表达,不是希望他人回教会,这应该由对方自己决定。我们不可存着动机做这事。因为未信者眼睛是雪亮的;爱若另有目的,他们是不会接纳的。他们甚至嘲笑我们利用手段,动机不良。然而有爱的关怀,是因基督的爱先充满我们而有的自然流露。别人也能感受到我们的关怀及怜悯。

  除此之外,我们也需要一个清楚的宣讲,二者互相配搭。一方面有行动的表示,另一方面有清楚的解释。当神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时,在行动背后也有解释;使人看出是神的作为。旧约时常提醒人要记念神的作为,神的律法;两方面的配搭,成为清楚的信息。我们宣讲时,不应以福音为耻,跟人谈甚么事情都容易,就是谈福音最困难!但若不清楚地宣讲,别人便不明白我们生命的意义及生命的改变,很多基督徒以不明显地表达信仰而自豪,福音预工是要做,但应带入撒种的工作。松土的工作只是暂时性,最终要做收成的工作。耶稣宣讲天国的信息时用了各种智慧,使他人容易明白。我们讲道理时常以为愈深奥便愈有涵养或学问,使简单的道变得复杂;耶稣讲道擅于就地取材,天上飞鸟,地上花朵,都能把深奥道理表达出来。

  我们在世上肩负重要的使命,要将神的荣美表达,将基督全备的救恩宣扬。教会不过是个训练所,退修营,为装备我们渗透整个社会。虽然我们见证的性质,工作岗位可能不同;但我们都是主的见证人。

  一个人在海峡中救了一些沉船的水手,他发现该海峡是危险地带,便筑了一座灯塔。后来,有些人受这人的勇敢及他的志愿所感动;加入了志愿拯溺的工作,很快便组织了拯溺会。接着还开设拯溺班,拯溺研讨会,但却慢慢忽略了拯溺工作。后期更将会所易名为拯溺俱乐部;以后有人问起为何叫拯溺俱乐部,会员便解释这是历史包袱;不知为何以前用拯溺这词。但现在已没有拯溺工作,会员可坐在会所里,看见船只向下沉,也感觉与自己没有关系。船在沉,但拯溺俱乐部的会员仍在享受自己的团契。这不就是今天的教会吗?开始时为拯溺,今天却变了俱乐部。不错,我们有甜蜜的交通及团契,但这是否神的心意呢?弟兄姊妹,你们的灯台还有见证的吗?你们的盐是否已失了味?── 许道良《从约翰福音看门徒的含意》

 

基督教阿们网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