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马太福音第六章

 

vi. 有关宗教仪式的教导(六118

  那“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五20)体现在两方面,一个是以激进的新看法来面对与文士密切相关的法律与伦理上的问题,另一个是以新的态度对待法利赛人在宗教仪式上所坚持的繁文缛节(六118)。这并不是要取消犹太人虔诚敬神的主要方面,而是要去掉那些浮夸的外表。宗教仪式是用来敬拜神的,不是用来取悦人的。

  施舍、祷告和禁食是选来代表宗教仪式的三个例子。犹太教主流派一向把这三件事当作是实践个人敬虔生活的主要要求(见 Davies, pp.307315)。伊斯兰教在这三条之上又加上两条特殊要求──朝圣和念经,构成伊斯兰教的五柱。耶稣也把这三件事看作祂门徒宗教生活的中心内容。马太分别在三个结构相同的段落中(24节、56节和1618节)论述了这三件事,并冠之以前言(1节);可是中间他插入一段长长的关于祷告的题外话(715节),使得整个结构有些失去平衡,可能是因为马太把耶稣在不同场合下说的话编在一起,为组成一个便于记忆的耶稣教训的单元。

  1. 这一节把这段话的意思言简意赅地概括起来,表面看来似乎与五16有矛盾,其实这里所指责的是那种虚夸炫耀的作风,特别是实行宗教仪式时所表现出来的浮夸炫耀。〔在这段里,善事倒是 dikaiosyne 的好译文(通常译作“义”),因为它既取了五20所说的“义”的内容,又把它用到了宗教仪式的遵守上,不再指伦理学上的顺从,而概括地指下面要谈及的施舍、祷告和禁食三件事。〕一个门徒的生活,不可避免的是公开的,这并不错,但是这并不等于他有资格来炫耀自己在信仰方面的虔诚;有的人生活美好,为人虔敬,有目共睹,还有人挖空心思去卖弄,以赢取一个虔敬的名声,这两者可有天壤之别。其异不仅在于动机不同,还在于结果相背:前者给神带来荣耀,后者只显示了自己。

  赏赐也是不一样的。请看五12赏赐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143,Name=iii. 使徒之與眾不同(五1116}。在下面的三个分段里,赏赐一词各出现两次(即24561618各节。和合本把第4618节中的 reward 译作报答──译注)。那些炫耀卖弄的人,得到了他们所要得的,即世人的赏识,却失去了那来自你们在天上的父的真正赏赐(见五16注释{\LinkToBook:TopicID=143,Name=iii. 使徒之與眾不同(五1116};这一观点在第六章里尤为突出)。

  2. 犹太教把施舍看作是教徒的义务,不是可做可不做的善举(参,申十五711;诗一一二9)。到公元一世纪的时候,以施舍赒济穷人的工作已经组织得相当有序了。耶稣要求祂的门徒们慷慨地,但不是大吹大擂地去施舍。不可吹号是个隐喻,在其它古文献中也如此用,表示做事时大造声势引人注意,其实吹号和施舍有什么联系,从未见到过证明。假冒为善的人是马太习用的词,用在这里和第516节都是专为刻画法利赛人虚张声势的虔诚。到第二十三章,假冒为善几个字已经成了文士和法利赛人特定的标签了。希腊语里这个词原意“演员”,其内涵与表现相距确实不远:他们本来就是在表演嘛。这里所谈的假冒为善就是这个意思,倒不是什么有意的虚伪,尽管在其它地方也有指虚伪(二十二18)或至少是言行不一的(七5,十五7)。这样演戏的目的是他们要得人的荣耀,并从荣耀里得到全部的赏赐misthos 直译“工钱”,即所挣的钱)。得了apecho)是个商业用语,即如数收讫,换句话说,就是再没有可望于将来得到的了(参,路六24的用法,另路十六25也用了同义词 apolambano)。

  34. 与之相反,门徒如在暗中施舍,定会得到赏赐(不是挣来的报酬,而是神给的恩典,与施舍相比,是不成比例的大,见五12注释{\LinkToBook:TopicID=143,Name=iii. 使徒之與眾不同(五1116}),这赏赐不是来自人,而是来自(独自)在暗中察看的你的父亲。强调的重点是赏赐的来源(和质量),与假冒为善者所得“酬报”的来源(和质量)不同,并不强调赏赐的方式;不像晚期的 AV 版本里有“公开地”字样,古老的版本里根本不提天父的赏赐是不是公开的,连是否在地上赏赐都不予说明。

  56. 结构与第24节的极相似,关键的词语也相同,故可见上。会堂里的祷告由一名会员站在前面领,被请领祷告是很光荣的,因为这表示他在会众中间是杰出的。祷告通常不在十字路口上进行,不过耶利米亚说,一个严格奉行午祷的人,很容易有计划地安排好自己活动的时间,在最合宜的时候走到人最众多的场所去(NTT, p.187)!反之,一个门徒应在“仓房”(tameion,参,路十二24)里祷告。那是一间内室,不与其它房间相通,可能没有窗户,也可能是全住宅内唯一可以上锁的房间;所以俗话称隐蔽之处为内室(路十二3;参,太二十四26)。这句话是模仿以赛亚书二十六20tameion 一词在七十士译本里出现),作为隐蔽起来的意思。耶稣在这里并不是禁止当众或与众人一起祷告,不过那样的祷告太容易产生炫耀的倾向。祷告的根本是门徒与父的交通。

  78. 在第1618节论第三种宗教仪式之前,谈的都是祷告,涉及面很广,包括告诫人们不要机械地祷告(78节)、主祷词(913节)和对这一祷告的一点补充意见(1415节)。首先说的已不再针对“假冒为善的人”,而是反对像外邦人那样祷告。外邦人祷告的特点是用一些固定刻板的祈祷词和难懂的咒语,准确重复这些话的次数比祷告者的态度和意向更为重要。用许多重复的话是希腊词 battalogeo 的翻译,该词在当时的文献里,再没有别的意思,恐怕是为表示“喋喋不休”而特意创造的一个象声词吧;它与希伯来语的 batel(“空洞无物”)很像,这能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其意。显然这里强调的是说出的话的质量而非数量。耶稣既不禁止祷告中的重复(AV 译作“毫无意义的重复”是无根据的;耶稣自己也重复,太二十六44),也不反对祷告中用固定的格式(913节正是一例),所反对的是无思想、机械式的祷告。神不是回答那很多的话,而是回答那祈求神、依靠神的态度。

  913. 主祷文在路加福音十一24里记载得略短,一般认为马太的版本代表的是,基督教礼拜仪式推广的第一阶段所用的版本,后来加上三一颂辞将它补充完全(见13节注释)。不过,罗梅耶(Lohmeyer)的观点认为,耶稣是在两个不同的场合,教了不同形式的祷文;这也不是不可能的。路加福音的那段话,是有人特别请求耶稣教导如何祷告的情况之下说的,马太福音则是耶稣一般谈祷告的性质时讲的。

  近来,对主祷文有一种流行的解释,即这篇祷文(甚至包括路加的版本在内)反映的是门徒们对神国降临的渴望和准备,所以基本上是末世性质的。实际上,每个句子都可以这样来解释。但是,历世历代以来,基督徒使用这篇主祷文并没有特别着重末世的含义,这一事实说明它也实用于门徒每日之所想(当然也包括渴望神的胜利),这点甚至更为主要。

  这篇祷文是给门徒用的,只有他们可以称神为“父亲”。门徒们集体祷告时用它也很合适(第一人称代名词全是复数)。当时犹太教作礼拜时所用的几种祷告辞都与这篇差不多(看 A. H. McNeile, p.77,可见到一些例子),更可以说明这篇祷文的用途之一,是作为基督徒崇拜时的祷告文式。但这丝毫也不排除我们个人祷告或小组祷告时以它为模式或总结,这样做实际上已使许多基督徒摆脱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祷告方式,而我们的祷告离开了这篇祷文是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的。

  9. 所以一词表示下面的主祷文与上一节有关,是倾吐对上一节所说的神的慈父般关怀的理解,所以与外邦人的祷告(7节)不同;希腊文版本里着重强调“你们”更突出了这一不同。路加版本中“父啊”的称呼就等于“阿爸”,标志耶稣与神有着不同一般的亲密关系(可十四36115。马太福音里用的是我们在天上的父,不那么突出醒目,但(比简单的“阿爸”)显得更为虔诚,在一些犹太教徒的祷告中也这样用。这称呼强烈地表现了门徒对神的态度中所存的张力:祂既在天上,是超越物质世界、主宰宇宙的全能真神,然而却又是我们的父亲,关怀着每个门徒的需要,和他们的关系亲密无间。

  这句下面有三个并行的“愿”句,前两个和犹太会堂里使用的祷文(Qaddish)十分相像:“愿祂的大名在祂所创造的世上,按照祂的旨意得到称颂,并被尊为圣。愿祂的国在你们活着的时候降临……尽快地、尽早地统治。”愿人都尊祢的名为圣不只是一句尊崇的话而已(hallow 意为“使神圣”或“尊为圣”,见 BAGD, p.9a)。所代表的是神向人启示的祂自己(在旧约中这类情况何其多啊,如:申二十八58;赛三十27等)。所以,这句话表达两种渴望,渴望看到今日世人真正尊崇神为神,也渴望世人都认识神为自己的主的那日终究来到。

  10. 愿祢的国降临是整个祷文中最明显带有末世意味的语句。它至少包含神终将统治全地的渴望(见导论Ⅳ B “基督论”第iii{\LinkToBook:TopicID=118,Name= B 基督論}对“神国天国”思想的解释)。其实,神的国在耶稣的传道中已经在某种意义上降临了(见三2注释{\LinkToBook:TopicID=131,Name=i. 施洗約翰的傳道工作(三112}),一个门徒所应持续关心的不只是国度最终的建立,也是它渐进的推展。愿祢的旨意成全也同样有两重意思:人对神今天行在世上的旨意的顺从(参二十六42,耶稣也说了同样的话)和神救世目的的彻底实现。这篇祷文是要求门徒呈献的最严格的一篇,对他们每日的言行均有着重要而深刻的含义。如果把这三句祈求看作是纯末世意义的,那就大大地贬低了它的价值;如果把这三句祈求看作是纯伦理性质的,那就抹杀了作为新约门徒主要动力的“蒙福的希望”。这三个句子的后面,以短语在地上如在天上作为结束,若看前面三个句子安排得如此匀称,后面的短语似乎应看成与前面三个句子都有关连,不单是最后一个句子的延长。确实可以看到,三个句子都有双重意义:敬拜神、与神和谐一致不仅应验在天上,而且也逐渐完美以至彻底实现在地上。祷文囊括了神全部宗旨和计划的实现,不过它的焦点既不在现在,也不在未来,而集中在神的身上,神的荣耀应是门徒们最先、最深切关心的,应重于他们自己的切身之需。

  11. 继归荣耀与神的三句祷辞之后是三句为门徒需要的祈求。我们日用的饮食代表物质需要,不过日用的一词意义不太清楚。希腊字 epiousios 大概只出现在一本残缺不全的埃及帐簿里,这本帐簿在十九世纪出版过一次,随后又失落了!人们曾根据推测的不同词源,提出多种译法,有三种似乎可用。a“该日的”,故日用的,可能联想起在旷野日复一日吃吗哪的情景。b“餬口所需的”,参看箴言三十8,“赐给我需用的饮食”,这个字在帐簿的残片中大概就是指每日的“配给量”。c“来日所需的”,是当今最受欢迎的一种译文。据耶柔米(Jerome)提供,马太福音的一个早期亚兰文版本就是照这个意思译的,更加支持了这种译法。ab的译法指的是一回事,即祈求得到当日的物质需要,c则有两重意思,其一与 ab 相近,即祈求得到来日之所需;其二给“来日的饮食”加上一层末世的意义,指的是期待中弥赛亚的筵席(见八11注释{\LinkToBook:TopicID=162,Name=ii. 百夫長的僕人(八513})。如果对全篇祷文从末世学角度来理解,那么好像就应该是最后这个意思(见 Jeremias, NTT, pp.199201)。不过,所求的是将饮食今日赐给我们(路加的版本更是求“天天”赐下),含有每日供应的意思在内,至于所需的是今日的还是明日的饮食就不重要了。这一祈求与第25节以下并无矛盾,因为事实是这些需要已全在祷告中交托给神了,忧虑已经全无必要。

  12. 在亚兰文里是一个表示罪的普通词,字面意义为欠款,就这样直接用到希腊语中(路加用了普通的“罪”字,但后半句仍有债的意思)。这里泛指一般的罪,第1415节里用了一个非常普遍的词过犯trespass,直译为“错误”),便很清楚了。马太本节后半句的免了看似正确的写法,尽管许多手抄本都改用了现在时式(路加亦然),以避免一种误解,好像神是否饶恕我们取决于我们是否先饶恕别人似的。实际上马太所用的过去式背后很可能是亚兰文的完成式,而后者可以用于现在的时间(“正如同我们赦免亏欠我们的人”,见 Jeremias, NTT, p.201),这么说,路加的现在式就更符合语言习惯了,而马太的过去式多少有“闪语”的色彩。其实,关键并不在于饶恕的先后,而在于一个不饶恕别人的门徒却祈求饶恕,这种祷告怎能说是真诚的呢?这点第1415节将给予解释。

  13. 祷文在祈求了物质的供应和对前罪的赦免之后,有两句话是祈求保守我们以后不犯罪的。peirasmos(诱惑)译作“试探”更好(参前,104页)。神并不“诱惑”人去作恶(雅一13),但有时却让祂的儿女经受试探。可是,门徒们知道自己软弱,不应该追求这样的试探,反而应该祷告,求神免除他们身处受试探的境地。如果一旦面临他们所最畏惧的场合,就应祈求被救脱离凶恶(或“那恶者”──如五37;两种译法都差不多,用哪个对意思的理解都无大影响)。两句话强调的都是门徒的软弱,因而必须依靠神才能避免犯罪;当然祷文的视野中依旧包含末世争战的威胁在内。

  人们熟悉的三一颂虽在路加福音的任何章节里都没有出现,但在马太福音很多早期手抄本和各种版本中都出现在本节,形式大同小异。可是,在一些最能证明马太福音在第二世纪便已使用于教会不同方面的早期重要版本中却没有这句话,就不得不使大多数学者认为,原版本里没有这句话(固然使用的年代很久,使用的面也很广)。看来,这篇祷文从起初给人们用时,这句作为结束语的三一颂(大多犹太祷文中必不可少)似乎就是灵活处理的,很可能用作会堂听众的应答句。我们现在用的形式(仿照代上二十九1112?),大约在第二世纪便逐渐成了祷文的一个组成部分。至于在耶稣的年代有没有这句话或类似的话,我们不敢肯定(Davies 对这点有着异乎寻常的肯定判断,请看pp.451453)。

  1415. 这是对第12节的批注,但还没能把祷文中的隐义谈清楚。这句话本身可能还须从十八2335得到解释,那里对我们饶恕人和我们得饶恕之间的关系有图解般的阐述。倒不是说饶恕人是得饶恕的前提条件,只是说饶恕不能是单方面的行动。神赐给人各种恩惠,要求人尽他应尽的义务,饶恕也是其中之一,神赐饶恕于人,要求人也要这样做。出于其它任何动机来祈求饶恕都不是真诚的。我们施的饶恕和我们得的饶恕毫无疑问是成正比的,十八2335说得清楚。

  1618. 继有关祷告的段落之后,用与第2456节同样的结构和同样的关键词语来谈第三个例子(见24节注释)。禁食有法定日(如赎罪日和其它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节日)和自定日(集体定或个人定)的禁食,均为犹太教徒宗教生活中十分重要的部分(见 NBD, p.373,“禁食”条)。克己的法利赛人一个礼拜至少禁食两次(路十八12),并四处张扬。aphanizo 弄得难看)的字面意思是“装扮得认不出来”(1920节译作 consume ──损坏),生动地表示或将头遮盖,或把脸涂抹上灰土,叫人认不出来。门徒们不应如此,禁食时应跟平时一样清洁、喜乐〔涂抹油膏(和合:“梳头”)是一般的梳妆,不一定表示什么特别的喜庆,并不在禁止之列:佯装的狂喜则要不得,它像“假冒为善者”一样虚伪!〕。耶稣估计,祂死后门徒们定会继续禁食,事实也确是如此(继续见九1415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170,Name=x. 有關禁食的提問(九1417},并参,徒十三23,十四23)。

 

115 请特别看 Jeremias, The Prayers of Jesus1967, pp.1165;欲略,请看 NTT pp.6268, 197.

vii. 论门徒对物质财富的态度(六1934

  前面两大段落介绍了耶稣的教训,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教训和实践有着经纬分明的差别。现在,从六19到七12,要从正面更直接地谈一个真正的门徒所应树立的各种态度,即那“更大的义”,这才是使他突出于众人之上的良方。首先,是一系列原本显然是独立的言论(路十二3334,十一3435,十六13,十二2231可见到相同的言论),编在一起以加深给人的印象,全是要求门徒远离物质的追求,把向神忠诚摆在第一位。

  1920. 第118节将地上的报答和天上的赏赐作一对比,自然地引出这段如诗一般便于记忆的话,把地上的财宝和天上的财宝加以区分。十九21用了类似的话,使人认为可能这里专指要施财济贫吧(参,路十六9以理解使用世上的钱以求得天上赏赐的思想),其实这里所指的范围要更广一些。天上的财宝是借着在生活各个方面顺从神而“积攒”起来的,那是把神放在一切之上的门徒所得的赏赐。地上的财宝不能永远保住,也不能令人永远满足;地上的财宝可能被虫子咬坏〔brosis 是个表“蚀”的普通词,可能包括被老鼠咬坏,被蛀虫蛀坏等,比锈坏(希腊字 ios)更确切〕,也可能被偷去。

  21. 耶稣最关心的并不是门徒的财富,而是他们一心的忠诚。第24节讲得清楚,物质主义与对神的忠心是对立的。财产积攒得多了,就会产生危险,因为财富就要来支配一个门徒的忠心,物质的极大丰富就会滋生物质主义。

  2223. 这句意义深奥的妙语放在这里,是为加强前面第1921节和后面第24节两段经文的意思,即号召对神有纯一的忠心。眼睛就是身上的灯有两重含义:眼睛是“窗”,亮光通过它进入人体〔所以 RSV full of light充满光明)和 full of darkness一片黑暗)来代替“光明”和“黑暗”两个形容词〕,和眼睛为身体辨别方向。不管是哪个含义,眼睛的效果全取决于是否瞭亮haplous)。Haplous 的字面意义是“单一的”,七十士译本用它来翻译 tm 这个表示“完美”、“完全”之意的字根,表示“纯一的”忠心时,常常使用这个字根。所以“单纯的眼睛”比喻完全奉献给神的生活。不过,haplotes 在新约里还有宽宏慷慨的意义(罗十二8;林后八2,九1113;参,雅一5),它的微妙含义可以用“邪恶的眼”(RSV 译作 not sound ──昏花的)来反证。邪恶的眼通常用来表示妒忌,也表示吝啬(如:申十五9;箴二十二9;太二十15以及许多犹太书籍里)。这里好似故意用了 haplous,一语双关,一方面指纯一的忠心,另一方面也指宽宏慷慨,即对物质享受的淡漠态度。两个意义交织在一起,贯穿在整个段落之中。

  瞭亮的眼睛带来的是光明的全身。全身代表整个人,如果灯能为身体辨别方向,意思就是能引导人渡过有目的的,奔向真正目标的一生。反之则是黑暗的一生,如同盲人的一生,因为自私自利的“恶眼”不能提供光亮来引路。

  24. 事奉的字面意思是“为奴”;一个人可以很好地为两个雇主做事,却不能同时属于两个主人。所以忠心不二这个主题再次得到了强调。动词的概念在这里和在圣经其它地方一样,是相对的,不一定理解成恨恶到置之死地而后快的程度,对这个更忠心,就等于恶那个了(参五43注释{\LinkToBook:TopicID=151,Name=(f) 論愛(五4347})。另一个主人是玛门,亚兰文 mamona 的基本意思是“财利”。玛门不是一个人名(弥尔顿把它人格化了),有时它含有不义之财的贬抑之意,但在他尔根注释中通常加上 disqar(“靠欺骗而得的”;参,路十六911)来表示。mamona一词本身是个中性词,箴言三9的他尔根注释说“以你的财物尊荣神”,申命记六5的巴勒斯坦他尔根注释本甚至说“你要……拿出你的全部财物爱耶和华你的神”。在昆兰古卷和米示拏中均可看到这种中性的意思。所以说,忠诚的对象并不是不义之财,而是物质财富,不管它的得来是多么合理合法。人可以用它来事奉神,但它本身也能要求人忠心地来事奉它。玛门在这里代表的是物质主义的原则,对它的忠心和对神的忠心是针锋相对的。

  25. 本章往下论的是“忧虑”。Merimnao (“忧虑不安”)主要指的是一种精神状态(“过分担心”)见 AB)。忧虑无疑会带来发狂的行为,不过耶稣指的主要是内心的活动而不是实际的行动(见 Jeremias, PJ, pp.214215),因为前者是与信仰产生矛盾的开始。不要“忧虑”并不排斥尽责和关心,也不等于不再为自己和他人提供物质所需,耶稣在这里更没有不让我们去工作(见26节注释)。耶稣所叮嘱的,和前几节所说的一样,是要有主次轻重之分。这段话的基本信息是“要把握住第一位的”,意即“神是第一位的”,有了这点认识,对物质需要的思虑就不能来占据这主要的地位了,而通常门徒对物质需要的思虑恰恰是太多太多了。我们忧虑的事情,即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应被看作次于它们所供养的身体生命,下面几节就要讲这样一个道理:既然神给了人生命和身体,祂就必然为人提供支持身体和生命的所需。本节所提的衣、食两件事将在第2628节里分别用大自然的例子予以阐释。

  26. 这幅无忧无虑的图画,如果完全由字面来理解,就会认为,作个门徒既不必种也不必收了。其实不然。事实是神知道连飞鸟也有食物供应给它们,门徒不是比飞鸟贵重得多吗!神不要我们忧虑,并不是不叫我们工作。连飞鸟尚须盘旋觅食,关键是有食可觅,而这些食物是由你们的天父所预备的;对这句话的深刻理解,就是医治忧虑的一帖良药了。

  27. 忧虑在任何情况下都毫无用处。它不能使寿数多加一刻,(只能减少!)helikia 的标准词义是“年龄”、“寿数”。在路加福音十九3里这个词清楚地指“身量”,而且 cubit(肘)是身长的度量单位,这就更明显地支持了这个意思(AVRVNEB 都译成 cubit)。可是,一肘(46公分)对增高一个人的身量实在不是个小数目(有谁会如此期望呢?),不像是这里的上下文及路加福音十二6所切求的。类似举证请参看诗篇三十九5,这是将长度单位应用来衡量我们“一生年数”的例子。

  2830. 与第26节平行的第二幅图画,同样不应被误解为可以消极怠工、游手好闲,它是又一次由小喻大来论证神对祂儿女的关怀。野百合花并不专指某一品种的植物,因为到第30节里就成了野草,丢在里当柴烧的干枝。笼统的用野生植物表示神对祂所造的物尚且如此慷慨地装饰,我们又何须为自己穿什么而忧虑呢?这种忧虑表示小信,小信一词马太在其它地方也使用过,都是在需要物质的情况下,门徒对耶稣失去信心的时候(八26,十四31,十六8,十七20)。在马太看来,信心就是实实在在地倚靠天父和耶稣的看顾与能力(参八810,九221222829等等)。忧虑正是信靠的反面,故门徒应警心涤虑。

  3132. 外邦人的特点便是对物质需要最为关心。照五47和六7来看,该词与其说用来区分民族,不如说区分宗教信仰。外邦人不信神,不知道有一位天父,所以他们没有医治忧虑症的良药,更无法铲除观念中的物质主义。反之,门徒明白,他们的父亲知道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他们的信心使他们知道,天父会而且能把所需要的一切给他们。第78节说到门徒和“外邦人”在态度上有明显的不同,就是因为门徒有这样的认识。外邦人不但自己焦虑不安,又以他们喋喋不休、空而无信的祷告令他们的诸神也不得安宁。

  33. 本节是自第25节以来的高潮。这里不再从反面强调问题(“不要为……忧虑”),而要求门徒从正面积极的对待,否则仍免不了要产生忧虑。他们应将注意力始终如一地集中在求祂的116祂的义上面(用的是现在祈使语气,表示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动作)。对“神国天国”的解释,请看导论Ⅳ A “基督论”第iii{\LinkToBook:TopicID=118,Name= B 基督論},原书第4244页;本节的要旨就是要时时刻刻服从神的主权,顺从祂的旨意,尽管也绝不排除要期待并致力于祂国度的最终降临。同样,祂的义(路十二31同样的句子里没提祂的义,这里用了是为表现马太对门徒实践的特别关注)是指神在现时所要求的生活,并不是指神最后的“伸张正义”或“救世”之举。所以,本节要求向神做出许诺:去寻求神的旨意,按照祂的旨意去做,把自己与神的目的完完全全结合起来。这一许诺必须摆在首位,不能被物质需求挤掉。再者,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把神放在第一位,我们的物质需要(这些东西与第32节的“这一切东西”相呼应)全能加给我们。所以说,对物质的忧虑只能使人心烦意乱,故而完全没有必要。

  这一高潮的积极态度清楚地表明第25节以下既不是鼓吹高枕无忧,无所事事,嘻嘻哈哈的人生观,或听凭现状的宿命论;也不是号召糟践诋毁人身及人身之所需,认为可以置之不理、弃之不顾。这几节要求门徒专心致意地去追求他真正的目标,其它的操心是次要的(尽管合理合法),应该让路;同时,这几节还告诉门徒,如果他将这首要之事放在首位,其余的事神定会看顾。

  34. 尽管不要忧虑的呼召把这一节与前面数节衔接起来,可是这节要谈的题目有点不同,第2533节谈的全是丰富的供应,而不是难处,这节却要谈横在前头的难处。诚然,神供给我们之所需是毫无疑问的,但却不保证人一生不出一点问题,这正是一个很有益的提醒呢。但,问题尚未出现,就先忧虑重重,完全没有必要;神知道我们将遇到的问题和难处,到时候必来处置和安排。参看雅各书四1315

 

116 许多手抄本直截了当地用“神的”,不过两种译法的意思都一样清楚。──《丁道尔圣经注释》

基督教阿们网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