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撒迦利亚书第十章

 

救赎的来临(十112

战争与和平的回音在这一章中继续响,但是引进了一个新的比喻:这是一个牧人的比喻。虽然这两章(十与十一章)包含几个原来分开的文学单位,但是它们藉这个牧羊人的比喻结合在一起,这个比喻向几个不同的方向发展,包括积极和消极两方面:

(一)缺少牧人12节)。牧人的一个基本角色,是去引导他的羊,到一个有青草可牧养牠们的地方。而植物适合于牧养,是 神赐雨水的结果。这一段短文以一种对古时真理的再次肯定开始,就是 神赐雨水,使在田园里人类赖以生存的五榖和食物生长。但是人类由于他们的邪恶,自己在别处寻找生存之道。他们转向家神(teraphim),占卜者,和作梦者,那些宣称有特别能力预兆未来者,以为这种虚假的领导将带领他们进入生命的丰产牧场。但是在这种寻索中,他们被误导了,因此就像没有牧者的羊,他们毫无结果地寻觅牧场,四处游荡。

先知在这里诊断出一种人类自古以来的盲目:需要被引导去领受生命的丰盛,人类总是转向虚假的领导者和那些妄自尊大却一无所知的人。好像羊一样,人类也需要引导;他们缺乏自然的本能去知道朝向那里走。他们有正确的倾向去知道他们需要领导者,但是没有自然的本能去拣选正确的领袖。所以他们徘徊不前,而且他们也由于缺少引导带来的后果而受苦。

有一种悲哀的感受,在先知描述百姓的状况中表现出来,而这状况也喻示了所有人的状况。在一方面, 神在那里提供雨水和丰产的草场;在另一方面,愚蠢的羊拣选一些自己的成员为领导者,跟从他们去寻找牧场,只能被引导到旷野。这种悲哀和矛盾指向一部分真正的智慧:那就是当我们意识到我们迷失时,在我们寻找喂养时,不要再追随那些同样的迷失者。羊不能使自己不作羊,但他们能够分辨另一只羊不能作好牧人。

(二)外来的牧人35节)。虽然羊和牧人的比喻语言继续,比喻的景象现在剧烈地起变化。牧者这个词,在古代近东的许多文明国家中,是用来描写统治者,王者和掌权者的。而先知指出, 神的愤怒是直接向这些外来的牧人发出,这些牧人对羊的幸福是根本不关怀的。这里的内文提出,这些外来的牧人是外邦列国的领袖,他们一直以来主掌选民的命运,不论他们在自己国家,或在流亡之中。

这个信息的焦点开始是外来的牧人,而不是羊。因为他们不关心他们的‘羊’,因为他们对羊的福利毫无同情之心, 神的怒气不可避免地将要向他们发作。然后这一段落的形像突然和剧烈地转变:在 神对祂百姓新的同情之下,他们从一羊转化为一支强大的军队。他们强有力地战斗,因为耶和华与他们同在(5节),他们击败了那些以前主宰他们的人。

这些话传送了两个关于外来的牧人(或者称为假统治者)的信息:(甲)在这些经文中,羊是软弱无力和不能为自己作甚么的;他们需要救援。而这个信息是,那些假的统治者对交托他们照顾的人没有同情心,将最终受惩罚。牧养羊的岗位是一个需要负责任的地位;不能妥当地承担责任,必招致惩罚。(乙)假牧人、假统治者,粉碎了他们子民的潜能。在假牧人的领导下,百姓不过是被压迫的羊;在真牧人的领导下,他们被转变成为强大的军队。而这个比喻对所有人都是真实的,不论他们是被外来的统治者或者在自己的主宰之下;生命的潜力在这样环境之下不能被散发出来。只有当生命跟从在好牧者的领导下,他们才能自由地发放出他们所有的潜力。

(三)真正的牧人612节)。在这一章的后半部,所用的语言被一个代名词‘我’所支配,反映这些话是 神直接说的。 神要加强犹大国和救回‘约瑟’(也就是以前的北国以色列)。逃难和被掳的将要回归到他们的家园,那些素常是软弱的将要变成强壮。如果这一章以百姓好像羊徘徊开始(2节),这一段的主题是徘徊的羊再一次被引导到可以找到丰裕牧养之地。从那些远方的国家,从南方和北方(埃及和叙利亚,见10节), 神分散的百姓将被带回来:这个信息是一种救赎。而在伟大的归回之中,外国的压迫者将被审判,而以前受压迫的将成为强大。

这整段的关键是第六节:‘我要……领他们归回,我要怜恤他们。’有没有怜悯是区别真正的牧人和假牧人的标准。有怜悯则关心羊的幸福,而不是把他们视为可以剥削的资源。以这样的语言,我们开始能够觉察到新约中出现的牧人意象的背景。当耶稣说:‘我是好牧人;好牧人为羊舍命’(约十11),祂是引用了在旧约中 神作为好牧人的丰富形像,而 神充满怜悯的概念是其中心部分。――《每日研经丛书》

 

基督教阿们网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