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迦利亚书第十一章
十一2~3. 这一首抒情短诗是写给利巴嫩和巴珊的;本诗第二部分的开头曾以这两处作代表(十10),现在又以它们作结束。好些先知将这两块地连在一起谈(赛二13;耶二十二20;结二十七5、6),撒迦利亚所用的意象都取自从前的预言。
香柏树:在以西结书中(十七3、4、12及下),香柏树是王宫的代表。它是万树之王,所以有时也代表骄傲(赛二13),但只要用斧头砍几下,它就会归于无有(赛十33、34)。对那些厚颜无耻、自以为可以离神独立的国家,香柏树特别适合作他们的象征(参:结三十一,AV / RV,那里提到埃及与亚述的王都属这范围)。丝柏树与橡树的树林比较不茂密,在香柏树倾倒后,不免哀号。这个比喻也很难解释,因为如果香柏树代表强权,那么出产香柏树的利巴嫩又怎样解释?或许这个比方不是要特别指哪一些国家;不同类的树代表大大小小的国家。巴珊为出名的养牛台地,位于加利利海的东北;提到它有茂盛的树林令人意外。根据巴里(D. Baly)的看法,这些树“应当是一丛丛的林地,而非一大片森林”234。AV 根据希伯来经文的小注(basir),译为葡萄酒林,但这个意思很模糊。形容词“茂盛的”(basur)真正的意思是“增强防御工事的”,也许因为这些树是代表城巿,所以用这个字。这个意象中还有一些不协调的现象,如:火的毁灭与倾倒的损失放在一起;这一点再加上其他因素,令米其尔怀疑第2节的真实性235。但比喻的混合并没有使文意模糊。
第3节取材自耶利米书二十五34~37,指外国的君王为牧人,哀叹他们的荣华被毁,不过耶利米保持比喻的说法:“耶和华掠夺他们的草场”(36节),而撒迦利亚却解明其意。以下的诗更恐怖:听啊,狮子吼叫的声音;耶利米(耶五十44)和以西结(结十九1~9)用这个比喻指君王。狮子失去了兽窟,变得十分危险,会侵害性命。他们已经从约但河旁的丛林出来,这道曲折的河流,两岸遍布柽柳和其他灌木交织的密林,每当黑门山的春雪溶化时,这片地带就被洪水淹没236。“丛林”(希伯来文 ga~on)更准确的翻译为“庄严”;先知继续强调高傲者的倾覆。这段为树木、牧人、狮子受灾难波及而作的哀歌,具有讽刺意味。这些不同的比方混用在一起,因为都是取自约但河谷和其东边一带地区的景象。
诗的部分到此结束,后面只再简短出现过两次(十一17,十三7~9)。整体的主题为耶和华将在胜利中临到,而祂的子民也将兴高采烈地与祂共享。高潮为王来设立全球的国度,不过首先必须克服反对势力,所以画面中有黑暗的一部分。
227 P. Lamarche 在62、63页详细列出风格模式。
228 H. G. Mitchell, ICC, p. 288.
229 如 H. G. Mitchell (ICC, p. 289)。K. Elliger(ATD, p. 155)和 F. Horst(HAT, p. 248)只认为最后一行为边注。
230 希伯来动词是个复合字,将“回转”与“恢复”合在一起。可能希伯来经文为一种妥协,将两种传统聚合在一起;其中之一有希腊译本支持,另一则有叙利亚译本支持,而拉丁文与他尔根译本也许接受希伯来经文的妥协。见 Jansma, p. 87.
231 希腊译文为“他们将养育他们的孩童”,NEB 追随此译法。JB 修改了希腊文,译为“他们将教导他们的儿子”。
232 视这几章写于希腊时期的注释家,强调在希腊时期犹太人在埃及担任重要的职位。他们指出,多利买三世(主前247~222)时犹太人时来运转,“这是此段预言传讲的时期”(H. G. Mitchell, ICC, p. 293)。文中虽提到亚述,但对希腊日期无碍,因为这名字常代表后来占领原先为亚述帝国版图的强权。在第三世纪,它就是指西流基。见 H. G. Mitchell,同上,294页。
233 JB、RSV 按照希腊译本:“他们将荣耀”。
234 D. Baly, The Geography of the Bible, p. 220.
235 ICC, 296, pp. 297.
236 这些灌木的照片,见 D. Baly,前书,200页。这一带丛林的范围,见 L. H. Grollenberg,Atlas of the Bible(Nelson, 1956),第17页的图示,那里现在还有野猪藏躲。
B1 好牧人的命运(十一4~17)
这段经文很难解,在未研究之前暂不作深论,但可以指出,从一开始,中心主题便为领导人。通常我们假定,倘若一个国家有位领袖,一心一意为民谋福,除去不义,促进协调,那么全国必充满和平与幸福。但这位先知所得到的亮光之一为:这样的一位领袖非但不受欢迎,而且还遭憎恨,被拒绝。
牧人与羊群的意象,诗的部分已提到很多(九16,十2、3、8及下,十一3),好像仆人的主题在以赛亚书四十至五十五章一样。然而,正如仆人之歌一样,先知凸显这主题,焦点放在说明,合神心意的领导者是怎样的一位。
这里的羊群无疑为以色列,这位牧人也属以色列。此处暂时不谈全球观,只注目于一个民族、一片土地;惟在第6节暗示有全球的震荡。
全文可分三个明显的段落: (1) 耶和华再给予最后一次机会(4~6节); (2) 好牧人被拒绝(7~14节); (3) 无用的牧人取代他的位置(15~17节)。这里没有交错式;4~6节列出另一种抉择,而这两种可能性在第二、三段中分别得到发挥。
4. 耶和华我的神;现在说话的是先知237。他一开始就清楚指出,他和耶和华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他既为祂的代表,就要牧养羊群。先知的意思是否要用行动表演出这一幕,就好像其他先知曾做过的?单从以下篇章所提到的参与者来看,这里很可能是寓言,而不是表演式的比喻。将宰的:这些羊是养来作肉食的,很快就会在巿场卖掉,然后被送进屠宰室。然而这些羊代表在逼迫者手下受苦的男女,连喂养他们的人,都在帮商人赚钱,因为养得愈肥,商人的利润就愈大。NEB 译为要养肥这群将宰的羊,把意思表达了出来,但却删掉了钥字“牧人”;这个翻译太过省略。
5. 买他们的是占据该地的强权,想从掳获的人得利。“她们”是阴性,意指这些羊是母羊,应以生育为目的,而不是用来宰杀的。卖他们的是他们自己的牧人。犹太人的领袖为自己的好处奉承掌权者,却不顾百姓的痛苦。我们知道,以色列的法庭已经被贿赂腐败了几个世纪;从所罗门以来,王就向穷人收取重税,饱足自己的腰包;在马喀比时代的安提阿,甚至可以用钱向西流基的官员买大祭司的职位。耶和华是应当称颂的,因我成为富足,是痛楚的挖苦。钱财丰富并不证明讨神喜悦(可十23),更何况是诈骗来的财物。
6. 从一开始就可看出,牧人想要拯救羊群的努力将告失败。耶稣在考虑祂的工作时,曾否默想这段经文?谋求己利的人受到公平报应的时刻已经来到,有如当年耶路撒冷的陷落(耶十三10、14)。每个人都在他的牧人手下。牧人(RSV)是将希伯来文作了一些修改,原文为“邻舍”。NEB 拒绝修改,而译为我要将每个人都交付在他的邻舍和他的王手中,这样可避免重复──如果“牧人”代表王的话。他们必毁灭全地;希伯来文 ha~ares 也可以指“这地”,因此这里是否指所有的国家,并不确定。
7. 第二段的一开始,先知顺服地担任牧人的职分,为了那些在羊群中作买卖的:旧的译文则为:羊群中最困苦的。希腊译本认为希伯来文的子音意为“生意人”,直译为“迦南人”,不过这个字原来可能是指某一种商人,而不是某一族人238。很多人接受这个读法。两根杖代表牧人领导的原则。恩惠(希伯来文 noam),更好的译法或为“荣美”、“美丽”、“恩宠”,这是神的特性之一(如:诗二十七4,九十17);联合是这种荣美的领导想要产生的结果。这两根牧羊的杖让人想起以西结的两根木杖,他把那两根杖接连为一,代表北国与南国将来的联合(结三十七15~23)。
8. 一月之内,我除灭三个牧人。这几个字恐怕是全旧约最大的谜题。牧人的身分有四十种以上的解释239,以色列所有知名的领袖都被列过,从摩西、亚伦、米利暗,直到罗马时代的法利赛人、撒都该人和爱色尼人。我除灭对这个动词的翻译也许太过强烈,这个字可意为“免职”。一个月,许多注释家大为发挥,指 (1) 一段短时间; (2) 三十年,一天代表一年;或 (3) 一段延长的时期,把各种可能辨认的数目都算在这个范围。希伯来文的确强调这三个牧人,所以更让人有兴趣猜测这几位领袖是谁。
认为这一段是属被掳之前的人,较多主张这三人是犹大的最后三个王:约雅敬、约雅斤、西底家240。自一八七○年以后,多数学者选择西流基时期,到现在还有人赞同。以下一表列出当时的王与大祭司;各种理论曾提到各个名字。
{\Section:TopicID=161}西流基统治犹大时期(主前198~140)
安提阿的王
安提奥古斯三世(大王) 主前223~187
西流基四世(腓勒帕特) 主前187~175
希留德乐,谋害西流基,被废 主前175
底米特利,西流基之子,在罗马作人质 主前175
安提奥古斯四世(伊庇凡尼) 主前175~163
安提奥古斯五世(优帕特) 主前163~162
底米特利一世 主前162~150
亚历山大 巴拉斯 主前152~145241
底米特利二世(尼卡特) 主前147~139241
最多人认为,三位被废的牧人所代表的三位西流基王是:西流基四世、希留德乐和底米特利,因为他们在一年之内从政坛上消失242。另一种可能则为安提奥古斯三世、西流基四世和希留德乐;米其尔认为这种可能性较小。还有些人属意安提奥古斯四世、安提奥古斯五世和底米特利243。
而“牧人”也同样可能指大祭司,在主前第二世纪,他们在耶路撒冷为地方首长。
在耶路撒冷的大祭司
欧尼亚三世(合法的撒都后裔) 约主前198~174
杰森(撒督后裔,但将他的兄弟欧尼亚
罢黜;西流基人指派他) 主前174~171
门尼劳斯(非撒都该人;用贿赂买得) 主前171~161
里西马古(他的兄弟与代表,在暴动中被杀) 主前161,短暂
阿西母斯(亚伦后裔,西流基人指派的) 主前161~159
印特利格南 主前159~152
哈斯摩尼人约拿单 主前152~143
哈斯摩尼人西门 主前143~140
有一种解释认为,欧尼亚三世是好牧人(参《马喀比书下卷》四1及下),而被除去的三位是用贿赂买得此职的:杰森、门尼劳斯和阿西母斯244。另一个看法认为三个牧人是杰森、门尼劳斯、里西马古。最近崔飞斯245倡导马喀比时期,并辩称犹大‧马喀比是好牧人,在解放耶路撒冷之后,他一定会废掉背道的祭司,以及效忠希腊的官员(《马喀比书上卷》四42,参七24)。崔飞斯认为,无用的牧人应该指阿西母斯。犹大斯(Judas)是忠诚之犹太人的领袖,十分符合好牧人的条件。
然而,以这段经文为主前第二世纪的看法,并不够令人信服。从各种指认可见,这看法缺乏决定性的证据;而最近的研究也提出警告,将《马喀比书》列为圣经文学有其危险246。或许这一节是插入经文的边注,可能于马喀比时代加入,让预言与当代密切相关247;但这也不过是猜测。事实上,我们对犹太人自主前三五○至二○○年的历史一无所知,因此这些“牧人”可能指那段时期的人也未可知248。另有些注释家比较谨慎,承认无法辨识其历史情境249。
既然意见如此分歧,这三位牧人实在无法确认是谁;而没有一种看法具说服力,所以若还有人想再猜测,也必徒劳无功。不过,还有一点可以思考。末世作品常以数字作象征。这里三字是否如此使用(参:但七8、24),代表完全?若是如此,好牧人便是将要除去一切有碍他事工的无用领袖。
我的心厌烦他们。在这比喻中,牧人的忍耐已到极限;以赛亚也形容耶和华有这样的反应(赛一13及下)。他们也憎嫌我,百姓整体而言,并不欣赏这位最好的牧人。希伯来文的动词,在旧约只出现过这一次,表达厌恶之意。黑暗憎恨光、厌恶光250。
9. 牧人不再带领,让百姓去面对拒绝他的结果:死亡、彼此相食。他任凭他们走自己的路。
10. “恩惠”之杖折断,代表以恩典治理的时期已过。这位王,和犹大最好的王一样,都曾与百姓立约,要为他们担负责任(参:申十七14~20;撒下五3;王下十一17)。与万民显然可指分散在各国中的犹太殖民群体,如列王纪上二十二28;约珥书二6;不过通常这个词是指外邦诸国。
11. 这里和第7节一样,羊群中作买卖的是根据希腊译本(希伯来文为“羊群中最困苦的”)。商人极为关注,立刻察觉当时的状况,知道这是耶和华的话。先知按照耶和华的命令所做的,正符合商人的期望。他们希望没有牧人。神的护理似乎又对他们有利(参5节)。
12. 在比喻中,牧人是向商人负责的,他们付他工资;但他既拒绝作牧人,就没有权利再收这笔钱。他们秤出来,保证币值的钱币尚未通行,否则钱就不需要过秤(见该一6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114,Name= A 挑戰(一1~11)})。在希腊统治巴勒斯坦的时期,钱币已十分普遍,这种情景便支持波斯时代的日期。三十舍克勒银子,这不是一笔小数目。在尼希米以前的波斯省长课税四十舍克勒(假定是年税),被认为是沉重的担子(尼五15)。在摩西的律法中(出二十一32),若是奴隶死了,主人需赔偿三十舍克勒,这条规定显示对人生命的看重251。也许商人不能付少于这个数目的钱。马太福音用“秤”字,显然是指引用此处(太二十六15),不过 RSV 译为“付给”,淡化了引述之意。
13. 丢进钱库(AV、RV 依据希伯来文,译为丢进窑户),这两个字在希伯来文中发音接近,“钱库”是 ~osar,“窑户”是 yoser;在马太福音二十七6~9中,这两个意思都用到。圣殿的钱库不但放什一奉献,和献给耶和华的宝物(书六24;拉二69;尼七70),也成为个人的“银行”(《马喀比书下卷》三10及下)。窑户与圣殿有关,因为献祭的礼仪不断需要新的器皿(利六28)。可能有些类似窑匠公会的人,在圣殿担任小官员。耶利米在讲道时,可以指出窑匠在那里工作(耶十八6),又在圣殿附近买到瓦瓶(十九1)。所以,这两种读法都有意义,不过都无法表达出上下文的讽刺意味──这里提到他们所付给我那笔堂皇的价钱。
各种译本的含义皆不同。“钱库”的读法来自叙利亚译本,不过这似乎是出于一位机灵的文士之手,将该读法调整译为他认为合乎文意的字252。耶柔米的拉丁译文建议译为“雕刻家”,但这个希伯来字很少这样用。陶瑞(C. C. Torrey)253研究的结果,指出希腊人认为这字指“创办人”;伊里格254也赞同此说。德柯尔(M. Delcor)将这一节与士师记十七4相连;那里提到用二百舍克勒铸成一个偶像,比较之下,三十舍克勒只能作一个小雕像;他认为此处的讽刺意味,就在于这一细节:如果他们不要耶和华的牧人来管理,惟一的选择就是拥有用这些银子作成的小神祇(参:结十六17;何二8)。这一段异常难解的经文,用这方法解释似乎很真切,很富意义。因为 yoser 是指“塑造者”,它不但可以指窑匠,也可以指铸匠。而且,除非让神来带领我们的事,否则我们必会倚靠钱财的利便作导引。
在耶和华的殿中。陶瑞假设,如果圣殿内有铸造厂,目的便是将金银等贡物融化,为要将这些金属贮存在瓦器内,就如波斯人一样255。
14. 拒绝耶和华牧人的另一个必然结果,便是不能合一;因此第二根杖也折断了。这里应该提一下,伊里格256认为这个动作意指撒玛利亚的分裂,因为主前三二五年,住在从前北国领域内的撒玛利亚人与耶路撒冷的人切断关系,自己在基利心山上盖了一座殿堂,一别苗头。那片山坡上至今还有两百多位他们的后代。不过,伊里格的理论猜测的成分太高。
15. 在比喻的这第三部分,耶和华命令先知再去扮演无用的牧人,就是道德败坏、不理会神话语的牧人。我们不去探究这人指谁。“这一次牧人的角色不是指耶和华,而是指出一个教训:如果不接受耶和华作牧人,就会有另一个牧人,即毁灭的牧人。”257
16. 这位牧人的失败是以牧养的比喻来描写,让人想起以西结书三十四3、4。消极方面,他缺乏关怀。NEB 的翻译很生动:任何一只不见了,他都不在乎;那些走散的,他也不去寻找。第二个子句与 AV 所译也不去寻找小羊相差很远。希伯来文抄本有四种读法,不过各译本都支持“走失的”,现在也普遍被人接受。这位牧人疏忽生病的、受伤的,显然毫不尽责。他会以最好吃的肉作自己的“额外津贴”,而把牠们折断的骨头丢掉(NEB)。最后一个子句这样翻译很吸引人,而比较直译的译文为:甚至撕掉牠们的蹄。
17. 这一段以一首短诗作结束,也成为本卷书第二部分前半的结尾258。祸哉……,更好的译文为:麻烦要临到无用的牧人了(JB);这句话一方面是预测,一方面也是有力地向那位疏忽羊群的无能牧人发出审判。原文的韵律与发音,都强化了这信息。这个领袖的膀臂和右眼都不能活动,根本无力战斗,甚至无法瞄准敌人。
尽管本章的经文有许多困难,也无法定准相关的历史,但其中的信息很清楚。人类混乱的责任完全在人自己肩上。神已经将祂的牧人提供给人,但他们却拒绝祂,造成自己无法弥补的损失。拒绝这位牧人的代价,后面还会提到(十三7)。耶稣称自己是好牧人(约十11~18),这句话的背后隐含着深刻的意义,就是先知对人性与历史的了解。
237 D. R. Jones('A Fresh Interpretation of Zechariah IX~XI, VT, XⅡ, 1962, p. 252)认为,这三章有自传架构,可自九1、8,十一4、7、8、13、15中寻见。
238 IDB, I, p. 494, 'Canaanites'.
239 见,如 H. G. Mitchell, ICC, p. 306. 因为观点太多,脚注引用的资料将只限于本世纪所写的英文书,惟一的例外为 C. H. H. Wright,他的注释写于1879年。
240 如 W. E. Barnes, CB(1917年版), p. 86.
241 日期的重迭是正确的,代表这两位统治者彼此为敌的时期。
242 H. G. Mitchell(ICC, p. 307)认为,这是最可能的一组。
243 如 C. H. H. Wright, Zechariah and His Prophecies (Hodder and Stoughton, 1879), p. 313.
244 见 W. O. E. Oesterley, A History of Israel, II(Oxford, 1932), 258页及下。R. H. Kennett('Zechariah', PCB, 1919年版,581页)以好牧人指欧尼亚三世,且解释这三位牧者怎样可视为多比亚的儿子;这些人是约瑟夫提到的(Wars, I.i)。
245 'Conjectures Concerning the Date and Authorship of Zechariah IX~XIV', VT, XIII, 1963, pp. 196~207.
246 P. R. Ackroyd, 'Criteria for the Maccabean dating of the Old Testament Literature', VT, III, 1953, p. 113~132.
247 见 R. C. Dentan, IB, VI, p. 1104. H. G. Mitchell 也认为这一节是边注(306页),并认为原文的“牧人”代表多利买三世(主前247~221年),无用的牧人则为多利买四世(主前221~203年)。
248 R. C. Dentan(IB, VI, p. 1102)写道:“许多注释家认为这比喻是指马喀比战争,这种见解很吸引人,却极不可能成立,因这段的日期不会那么迟。比较可能的背景是多利买时期。”
249 如 P. R. Ackroyd, PCB2, p. 653.
250 主张好牧人为历史上的王或大祭司之注释家,认为这一节意指他改变了政策。如此,他便犯了疏忽之罪,理当被百姓厌恶、弃绝。
251 汉摩拉比法典按死人的身分定赔偿。如果一头牛抵死贵族的一员,牛的主人要赔银子半弥拿;而如果抵死奴隶,只要赔三分之一弥拿。一弥拿约为五十舍克勒。DOTT, p. 35; ANET, p. 175.
252 见 M. Delcor, 'Deux Passages Difficules: Zacharie十二11 et 十一13', VT, Ⅲ, 1953, p. 74. 'En outre, ~osar parait bien etre une lecon facilitante~'.
253 'The Foundry of the Second Temple', JBL, LV, 1936, p. 256.
254 ATD, p. 160.
255 Herodotus III, p. 96.
256 ATD, p. 163. JB 的编辑接受这解释,见小注(m),p. 1541.
257 S. B. Frost, Old Testament Apocalyptic (Epworth, 1952), p. 132.
258 H. G. A. Ewald 建议十三7~9应接在十一17之后(见导论{\LinkToBook:TopicID=126,Name= C 批判觀點綜論},68页),但本书并未采纳;不过许多人接受这看法,甚至 NEB 也如此编排经文。因为这样将十三章的诗挪开,并没有经文根据,而且按大纲(第90页)看,先知将该诗放在那里,有很好的理由。并且正如 D. R. Jones 中肯的辩解(VT, XII, 1962, p. 251),十三7~9“属于其上下文,不可分割,满有意义”。
──《丁道尔圣经注释》
基督教阿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