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但以理书绪论

 

作者简介

邝炳钊博士

邝炳钊博士先后考获神学士(建道神学院)、文学士(美国哥顿大学)、法律学士(伦敦大学)、法律深造文凭(香港大学)、文学硕士(美国惠敦大学)、哲学博士(美国伯兰代斯大学,主修中东上古史和语言)等学位。

邝博士曾任香港中国神学研究院旧约讲师十年,也曾任建道神学院、播道神学院、台湾中华福音神学院客座讲师。邝博士曾在香港执业大律师。

邝博士现于爱城华人基督教福音堂牧会。

 

序言

十多年前,我认识邝炳钊博士时,他严谨的治学态度给我很深的印象,我当时就觉得他将来对华文的神学著作必有好的贡献。现在他的“但以理书注释”出版了,果然使我们不失所望。

邝博士以他所受优良的神学教育,是华人教会中不可多得的旧约学者,再加上他敬爱神的话的心,和严谨的思想,写出一本极平衡的预言注释。

“但以理书注释”有学术的深度,属灵的敬虔及客观、公正的解经,对预言书的解释是一真正的供献。

深信 神必赐福使用这本注释,也深信将来从邝博士的笔下,必有更多的好书出来帮助神的教会。

鲍会园

一九八九年六月于香港

 

自序

但以理书是一本复杂难懂的书卷,难怪有这么多种不同的解释。另一方面,但以理书却是现今世代不可以忽视的一本经书,它教导我们在任何环境中仍要对神忠贞,矢志不渝,因神是掌管万有的主宰,是可以信赖的真神;这是现今瞬息万变世代最需要的信息。为此,我们不能因但以理书难懂而不加以研读,应该排除万难,细心探索,从但以理书获取适切的提醒和勉励,听见神为这个时代所敲奏的巨响。

“但以理书注释”是笔者的处女作。笔者知道自己属灵的理解不足够,写作的技巧有许多地方尚需改善;祇盼望父神用这本注释,帮助弟兄姊妹了解但以理书的信息。

除了感谢父神叫我在极困难的境况下顺利完成这本注释之外,笔者特别感谢李色艳姊妹抄写了本书大部分的初稿,以及许宝娟姊妹为本书部分初稿加以润色。笔者也感谢陈惠荣和高明发两位编辑为本书的印制付出不少心血。笔者更感谢鲍会园牧师审阅本书的初稿,又为本书撰写序言。最后,笔者衷心感谢史丹理基金会(特别是许书楚长老),资助了本书全部的出版费用;他们财力的支持,促成了圣经注释这项写作的计划。

 

简写表

    一、与但以理书有关的作品{\LinkToBook:TopicID=104,Name=一、與但以理書有關的作品}

    二、其他{\LinkToBook:TopicID=105,Name=二、其他}

一、与但以理书有关的作品

Anderson          Anderson, R. A, Signs and Wonders A Commentary on the Book of Daniel. Eerdmans, 1984.

Baldwin           Baldwin, J.G. Daniel TOTC. IVP, 1978.

Barr              Barr, J. "Daniel" in Peake's Commentary. Nelson, 1962.

Bentzer           Bentzer, A. Daniel HAT. Mohr, 1952.

Bevan             Bevan, A.A. A Short Commentary on the Book of Daniel.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892.

Boutflower        Boutflower, C. In and Around the Book of Daniel. Zondervan,1963.

Bravermann        Bravermann, J. Jerome's Commentary on Daniel. Catholic Biblical Association, 1978.

Campbell          Campbell, D.K. Daniel Decoder of Dreams. Victor, 1977.

Casey             Casey, M. Son of Man. SPCK, 1979.

Collins           Collins, J.J. Daniel, 12 Maccabees. Michael Glazier, 1981.

Colloins Form Colloins, J.J. Daniel The Form of the Old Testament Literature Eerdmans, 1984.

Criswell          Criswell, W.A. Daniel. Zondervan, 1970.

Culver            Culver, R. Daniel and the Latter Days. Moody, 1962.

Davies            Davies, P.R. Daniel. JSOT, 1985.

Declor            Declor, M. Le livre de Daniel. Gabalda, 1971.

Driver            Driver, S.R. The Book of Daniel.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00.

Ford              Ford, D. Daniel. Southern Publishing Association, 1978.

Gaebelein         Gaebelein, A.C. The Prophet Daniel. Our Hope Publisher, 1911.

Gammie            Gammie, J.G. Daniel. Knox, 1983.

Ginsberg          Ginsberg, H.L. Studies in Daniel. Jewish Theological Seminary, 1948.

Gurney            Gurney, R. God in Control. H.E. Walter, 1980.

Hammer            Hammer, R. The Book of Daniel.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6.

Hartman           Hartman, L.F. and Di Lella, A.A. The Book of Daniel Anchor Doubleday Co., 1978.

Heaton            Heaton, E.W. The Book of Daniel. SCM, 1956.

Ironside          Ironside, H.A. Lectures on Daniel the Prophet. Loizeaux, 1920.

Jeffary           Jeffary, A. "The Book of Daniel" IB 6. Abingdon, 1956. 339549.

Jerome            Jerome's Commentary on Daniel. Baker, 1958.

King              King, G.R. Daniel. Eerdmans, 1966.

Lacocque          Lacocque, A. The Book of Daniel. John Knox, 1979.

Leupold           Leupold, H.C. Exposition of Daniel. Baker, 1969.

Luck              Luck, G.C. Daniel. Moody, 1958.

McDowell         McDowell, J. ProphecyFact or Fiction. Daniel in the Critic's Den. Campus Crusade, 1979.

Mickelsen         Mickelsen, A.B. Daniel and Revelation. Thomas Nelson, 1984.

Montgomery        Montgomery, J.A. The Book of Daniel ICC. T..T. Clark, 1927.

Porteous          Porteous, N. Daniel OTL. SCM, 1965.

Pusey             Pusey, E.B. Daniel the Prophet. Funk Wagnalls, 1985.

Rabbi             Rabbi, I.J. The Aramaic Section of Ezra and Daniel. Hebrew Union College, 1982.

Rushdoony         Rushdoony, R.J. Thy Kingdom Come. Thoubum, 1978.

Russell           Russell, D.S. Daniel. Westminster, 1981.

Stevens           Stevens, W.R. The Book of Daniel. Bible House of L.A., 1949.

Strauss           Strauss, L. The Prophecies of Daniel. Loizeaux Brothers, 1969.

Stuart            Stuart, M. A Commentary on the Book of Daniel. Crocker Brewster, 1850.

Swim              Swim, R.E. "Daniel" in Beacon Bible Commentary. IV. Beacon Hill Press, 1969.

Thomson           Thomson, J.E.H. "Daniel" in The Pulpit Commentary. Funk Wagnalls, 1909.

Towner            Towner, W.S. Daniel. Knox, 1984.

Unger             Unger, M.F. Unger's Commentary on the Old Testament. II. Moody, 1981.

Walvoord          Walvoord, J.F. Daniel The Key to Prophetic Revelation. Moody, 1971.

Whitcomb          Whitcomb, J.C. Darius the Mede. The Presbyterian and Reformed Publishing Co., 1975 Third Printing

Wilson            Wilson, R.D. Studies in the Book of Daniel. Putnam's Sons, 1917.

Wiseman           Wiseman, D.J. et al. Notes on Some Problems in the Book of Daniel. Tyndale, 1965.

Wood              Wood, F.M. The Dilema of Daniel. Broadman, 1985.

Wood              Wood, L.A Commentary on Daniel. Zondervan, 1973.

Wordsworth        Wordsworth, C. "Daniel" in Commentary on the Holy Bible. VI. Rington, 1876.

Young             Young, E.J. The Prophecy of Daniel. Eerdmans, 1949.

Zockler          Zockler, O. "Daniel" in Lange's Commentary on the Holy Scripture. XIII. Zondervan, 1960.

丁立介            丁立介。但以理书考详。绍人丛书编辑处,1965(第三版)

米勒德            米勒德。现代中文圣经注释。种籽,1984(再版)。

何慕义            何慕义。但以理书预言的亮光。中华神学院,1970

胡里昂            胡里昂。但以理书研经导读。天道,1985

思高              思高。达内尔,十二小先知。思高圣经学会,1954

唐佑之            唐佑之。永恒。浸信会,1984(再版)。

陈方              陈方。预言之钥:但以理书预言之研究。加恩,1983

华勒斯            华勒斯。万王之王。校园,1981

贾玉铭            贾玉铭,但以理书新讲义。少年归主社,1972(再版)。

翟辅民            翟辅民。但以理书释义。宣道,1954

谢秀雄            谢秀雄。爱与希望的信息。文艺,1987

苏佐扬            苏佐扬。但以理书。天人,1983

 

二、其他

AASOR             Annual of the American Schools of Oriental Research

ANET              Ancient Near Eastern Texts Relating to the Old Testament, Pritchard, J.B., ed.; PrincetonPrinceton Univ. Press, 1955.

BA                Biblical Archaeologist

BASOR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Schools of Oriental Research

BDB               F. Brown, S.R. Driver, C.A. Briggs, eds., A Hebrew and English Lexicon of the Old Testament, Oxford Clarendon, 1953.

BJRL              Bulletin of the John Rylands University Library of Manchester

BS                Bibliotheca Sacra

BZAW              Beihefte zur Zeitschrift fundie Alttestamentliche Wissenschaft

CBQ               Catholic Biblical Quarterly

DOTT              D.W. Thomas ed., Documents from Old Testament Times New York, 1961.

ed.               Editor, edited by

EQ                Evangelical Quarterly

ERT               Evangelical Review of Theology

ExpT              Expository Times

HTR               Harvard Theological Review

HUCA              Hebrew Union College Annual

IB                The Interpreter's Bible, ed., G. Buttrick.

IBD               Illustrated Bible Dictionary, rev. ed. N. Hillyer 3 parts; Leicester, 1980.

ibid.             ibidem, in the same place

ICC               The International Critical Commentary of the Holy Scriptures of the Old and New Testament, eds., S.R. Driver, A. Plummer,     and C.A. Briggs.

IDB               The Interpreter's Dictionary of the Bible, ed. G.A. Buttrick et al. 4 volumes; New York, 1962 suppl. vol. 1976.

JAO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JBL               Journal of Biblical Literature

JCS               Journal of Cuneiform Studies

JETS              Journal of the Evangelical Theological Society

JNES              Journal of Near Eastern Studies

JPOS              Journal of Palestine Oriental Society

JQR               Jewish Quarterly Review

JSOT              Journal for the Study of the Old Testament

JTC               Journal for the Theolgoy and the Church

JTS               Journal of Theological Studies

MT                Masoretic Text

NASB              New American Standard Bible

NCB               New Century Bible

n.d.              no date

NEB               New English Bible

NICOT             R.K. Harrison ed., The New International Commentary on the Old Testament

NIDNTT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New Testament Theology, ed. C. Brown; E.T., 3 vols.; Grand Rapids, 197578.

NIV               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

OTL               Old Testament Library

OTS               Oudtestamentische Studien

PEQ               Palestine Exploration Quarterly

RB                Revue Biblique

RSV               Revised Standard Version

RV                Revised Version

TDNT              Theological Dictionary of the New Testament, ed. G.W. Bromiley; E.T., 9 vols.; Grand Rapids, 196474.

TOTC              Tyndale Old Testament Commentary

TWOT              Harris, L. ed., Theological Wordbook of the Old Testament, Moody, 1980.

VT                Vetus Testamentum

WTJ               Westminster Theological Journal

ZAW               Zeitschrift fur die Altestamentliche Wissenschaft

ZPEB              Zondervan Pictorial Encyclopedia of the Bible, ed. M.C. Tenney et al.; 5 vols.; Grand Rapids, 1975.

串释              圣经──串珠·注释本(旧约全书)香港证道,1986

和合本            新旧约全书香港圣经公会

现中              圣经──现代中文译本香港圣经公会,1980

新译              新约全书新译本香港中文圣经新译委员会,1976

旧释              旧约释义全书三一文化出版社,1978(再版)

韩承良            圣经小辞典思高圣经学会,1983

吕本              吕振中译本

 

绪论

大多数的华人基督徒都十分重视但以理书,因为书内有关但以理和三个朋友的事迹都是我们所熟悉和喜欢的,它的异象和有关将来的预言(如七十个七)更叫我们联想起主耶稣第二次的降临。可惜,许多人虽然喜欢但以理书,却甚少读它,因为它是一本不易懂的书卷。

其实,读但以理书是可以鼓励我们仿效但以理和三友对 神的敬虔和忠贞,也叫我们明白圣经的预言如何得以应验。

但以理书是旧约启示文学的代表作,与新约的启示录有密切关系。祇要我们熟悉但以理书的背景,明白启示文学的特性,便可以了解但以理书的内容和教训。

 

    (一)但以理书的内容{\LinkToBook:TopicID=107,Name=(一)但以理書的內容}

    (二)但以理书的背景{\LinkToBook:TopicID=108,Name=(二)但以理書的背景}

    (三)但以理书的神学{\LinkToBook:TopicID=124,Name=(三)但以理書的神學}

    (四)但以理书之目的{\LinkToBook:TopicID=125,Name=(四)但以理書之目的}

    (五)但以理书的作者{\LinkToBook:TopicID=126,Name=(五)但以理書的作者}

    (六)但以理书的版本{\LinkToBook:TopicID=127,Name=(六)但以理書的版本}

(一)但以理书的内容

但以理书是由两种材料揉合而成的。第一至六章记载了六件事迹,主角但以理以第三身出现;第七章至十二章13是但以理所见的异象,但以理以第一身自称。第一至六章着重叙述但以理和三友怎样在困难中仍然对 神忠贞,遵守犹太人传统的宗教礼仪;第七至十二章却预言将来要发生的事,藉此鼓励在困境中的犹太人持守信仰,忠贞于他们的 神。

第一章记述犹大王约雅敬第三年,尼布甲尼撒攻打犹大国,带走了一群优秀的青年到巴比伦接受训练,然后在宫中供职;但以理和三友也被掳走。在巴比伦受训期间,但以理和三友拒用王膳,免得被玷污。虽然他们祇吃蔬菜饮白开水,身体却比其他青年健壮,又获得 神赐他们有胜人一筹的智慧聪明。

第二章记载尼布甲尼撒在位第二年做了一个怪梦,他的顾问和谋士都不能把梦的内容和意思告诉他;他于是下令灭绝国中的智慧人,包括但以理和三友。但以理和三友为此事向 神恳求,祈祷蒙 神垂听。但以理于是向王指出王梦见了一座由不同金属铸成的大像,大像的四部份表征四个帝国,后来有一块非人手凿出来的石头把大像砸碎,开始了 神永远的国度,但以理的讲解使王佩服得五体投地,立刻承认 神是启示奥秘的真神,又擢升了但以理和三友。

第三章描述尼布甲尼撒造了一座金像,下令全国的人向金像下拜,违者格杀勿论。但以理三个朋友却本着大无畏的精神,宁死不屈,拒绝膜拜金像。那些本已嫉妒他们的巴比伦官员把握时机向王告密,王大发雷霆,下令把他们三人抛去烈火窑里;他们却没有被烧伤,且有一位面貌像神子的陪伴他们在火中走来走去。王万分震惊,立刻放他们出来,且称颂他们所信奉的 神,又提升他们担任巴比伦政府更高的职位。他们三个坚持对 神的忠信, 神也按祂的信实保护他们。

第四章是尼布甲尼撒颁发的谕令。他回忆曾在梦中看见一棵高大而华美的树,守望的圣者宣告把这树砍伐;王于是邀请但以理解释此梦的意思。但以理指出大树表征尼布甲尼撒王;因为王骄妄刚愎,必会由君王之尊沦为野兽,当他谦卑承认 神在人间掌权时,就会复得王权。但以理的预言完全应验,尼布甲尼撒王被 神刑罚,疯癫了七年,后来他悔改, 神使他复原,再度作王。

第五章叙述伯沙撒王大摆筵席款待群臣,他可能饮酒太多而竟然动用耶路撒冷圣殿的器皿,又大事嚣张颂赞巴比伦的神明。忽然,有一只神秘的手出现,指头在粉墙上写出奇异的字。伯沙撒王和一千名的官员十分惊慌,召了国中所有的术士来解字,术士却无法解释。最后,王后向王推荐但以理来。但以理直斥王的不是,并指出墙上的字宣布了巴比伦将会被玛代波斯攻灭。

第六章详细记述但以理的政敌妒嫉和设计谋害他。他们怂恿大利乌王颁发临时禁令,不准人在三十日向神明或其他人祈求,祇准向王祈求。但以理对 神忠贞而不理王令,仍按犹太人惯例一日祈祷三次。他的仇敌阴谋得逞,大利乌王祇有按已颁布的命令把但以理丢在狮子坑里。 神奇妙地差派使者封住狮子的口,使但以理在饿狮群中安然无恙,控告他的人最终被狮子咬死。大利乌因此下令国民敬崇但以理的 神,而但以理在大利乌执政期间凡事顺利。

第七章记录但以理在伯沙撒元年所见的异象,他看见四头巨兽从海中上来。牠们表征四个帝国,而在第四兽头上长出十角,后再有一个小角;小角表征一个要折磨犹太人的君王,犹太人要交在他手一载二载半载。但以理又看见 神在天上像一位满有威荣的大法官施行审判,毁灭第四兽和那小角,又把永远的国度赐给那位“像人子”的。本章扩充了第二章的记述,指出第四兽有“十角”和“小角”的阶段,以及“小角”会迫害选民;故此,受迫害的选民会与“像人子”的那位一同得国。

第八章叙述但以理在伯沙撒第三年所见的异象。他看见一只公绵羊本来威风十足,向西、南、北方冲去,但牠被长有一大角的公山羊触倒。公山羊的大角却忽然折断长出四只角来,而在四角之一又长出一小角,这小角亵渎 神,迫害圣民。天使把异象的含义向但以理说明。公绵羊指玛代波斯,公山羊是指希腊帝国,大角是指亚力山大,四角乃指他四个将军,小角是指安提阿哥四世,他要迫害犹太人二千三百个晚间和早晨。

第九章也是但以理自己在大利乌第一年所见的异象。当时,但以理向 神认罪和祈祷,求 神兑现祂藉耶利米所宣讲的预言,于七十年届满时带领犹太人重归故土和复兴以色列国。天使加百列把七十年的真义告诉但以理,原来七十年是七十个七,七十个七分为三个阶段:从出令至受膏君出现将有七个七;由受膏君至受膏者被杀有六十二个七;最后一个七有一王的民毁灭耶路撒冷和圣殿,而这个行毁坏可增的王必遭遇 神为他所定下的灾难。

第十至十二章记述但以理所见的最后一个异象。他在古列王第三年禁食祈祷二十一日,求 神赐他新的启示。当他一开始祈祷, 神便打发一位天使向他传递信息,但这位天使被波斯的保护使者阻拦,延迟了二十一日。传信息的天使很详尽地把亚力山大死后南北两国的恩怨和冲突告诉但以理,又把焦点集中于安提阿哥四世的兴起,和他残酷迫害圣民的经过,以及他的悲惨结局;天使论及安提阿哥四世的预言适用于一切自高自大,攻击 神和祂子民的人身上。虽然有些犹太人因为安提阿哥四世的迫害而放弃了信仰,仍然有一群犹太人对 神忠贞不渝,甚至为信仰殉难,他们又鼓励和教导同胞对 神至死忠心。这些真正认识 神的人,虽然殉道却会复活承受永生,而不忠贞于 神的恶人却永远蒙羞和被憎恶。最后,天使应许但以理末后将会复活和获得 神为他所预备的产业。

有关这十二章的排列,有几件事值得注意。

Ⅰ 第一至六章采用了两种方式叙述皇帝与但以理和三友的关系:1

1.a王下令拦阻或禁止但以理和三友对 神忠贞;b但以理和三友选择顺从 神而不顺从王;c但以理和三友愿意为了顺从 神而殉难;d他们获得奇妙的拯救;e他们得奖赏和擢升,恶人受刑罚;f王因此得悉他们的 神伟大。采用这种叙述方式的有第一、第三、第六章。

2.a做梦或见异象;b王的谋士不能解释;c但以理却能解释;d但以理获提升或奖赏;e王因此得悉但以理的 神伟大。本书的第二、第四、第五章就是采用这种叙述的方式。2

Ⅱ 第七至十二章那四个异象都提及了天使对但以理的讲解。但以理书第七章和第八章先见了异象,后获天使解释;祇是在第七章,天使的解释属于异象的一部份,第八章却是先见异象跟着有解释。在第九章则是先有但以理的祈祷,跟着天使的解释就是异象。第十至十二章却把异象的信息与天使的解释放在一起,没有分开。3

Ⅲ 第二章和第七章都是论及四个帝国,第三和第六章都描述忠心于 神的人在苦难中(火窑和狮子坑)获得奇妙的拯救,第四章和第五章都记述皇帝骄傲而被 神刑罚(唯一不同的是尼布甲尼撒有机会重得王权,而伯沙撒却没有)。4故此,第二至七章乃是交叉的平衡排列。5而第四章和第五章乃是这几章的中心,就是 神要求人尊重祂的主权,不要自以为了不起,而亵渎和攻击 神。

Ⅳ 第一至六章记述但以理能够为王解释异象和梦。在第七至十二章他却需要天使为他解释所见的异象或向他传递启示。

Ⅴ 第一至六章强调但以理和三个友人如何面对信仰的挑战和挣扎,面对危机仍然对 神忠贞。第七至十二章却把焦点转换至犹大整个国家,全部的选民都要在危机中抉择是否不惜性命顺从 神。当然,但以理和三友在第一、三、六章所获的恩典对于第七至十二章的犹太人将会是莫大鼓励。

Ⅵ 第一至六章对外邦人的皇帝有较温和的描述(伯沙撒所受的批判最严厉),七至十二章却把外邦君王(尤其是安提阿哥四世)视作与 神为敌的恶人。6

 

Ⅶ 第一章开宗明义地记述犹大国灭亡,圣殿的器皿也被带到巴比伦,而第十二章结束时提及但以理要承受 神为他预备的产业,暗示 神国度的建立。这种对比反映出“首尾相应”。另一方面,第一章指出但以理和三友被 神赐智慧聪明(一1720节),而第十二章记述智慧人必发光,二者互有关系。7

 

1 Davies, 5152;

2 有关这两种体裁的结构,参W.L. Humphreys, "A LifeStyle for Diaspora A study of the Tales of Esther and Daniel" JBL 92 211213; S. Niditeh and R. Doran, "The Success Story of The Wise Courtier A Formal Approach" JBL 96 179197.

3 关于这几个异象的组成,参 J.G. Gammie, "The Classification, Stages of Growth and Changing Intention in the Book of Daniel" JBL 95 191204.

4 Ford, 28.

5 abccba; 有关此种交叉平衡(Chiastic, J. Baldwin, Haggai, Zechariah, Malachi IVP, 1972, 7480.

6 A. Lenglet, "La Structure Litte&raire de Daniel 27" Biblica 53 169190; Baldwin, 5960

7 有学者认为第一至六章的记载(与七至十二章的异象相仿)不是真事,祇是想象和虚构的故事,因这些记载都提及一些神奇怪诞的事情,祇不过是叫读者或听众感到鼓舞,并不是记述事实;这说法好像假设了凡有超自然成分的记载都不是真事,岂不是等于说圣经的神迹都没有发生过?笔者不能认同这看法;Collins, 41.

 

(二)但以理书的背景

按照但以理书的提示,第一至六章的记述发生于巴比伦的尼布甲尼撒王,大利乌王的时代;而第七至十二章则预言在波斯和希腊帝国要发生的事。

 

    Ⅰ 巴比伦帝国{\LinkToBook:TopicID=109,Name=Ⅰ 巴比倫帝國}

    Ⅱ 玛代波斯帝国{\LinkToBook:TopicID=113,Name=Ⅱ 瑪代波斯帝國}

    Ⅲ 希腊帝国{\LinkToBook:TopicID=119,Name=Ⅲ 希臘帝國}

    Ⅳ 玛加比革命军{\LinkToBook:TopicID=123,Name=Ⅳ 瑪加比革命軍}

    Ⅴ 年代表{\LinkToBook:TopicID=124,Name=Ⅴ 年代表}

Ⅰ 巴比伦帝国

{\Section:TopicID=110}1.尼布甲尼撒(604562 B.C.

他是新巴比伦国的创始人拿布普拉撒的儿子。8在主前六○五年的夏天,尼布甲尼撒带领一支军队突袭迦基米斯,杀灭该处的埃及驻军。当他正要继续追杀至埃及边界时,接到父亲逝世的消息,立刻赶回国继承王位。途中,他掳去了犹大一些优秀青年,但以理也在其中。

主前六○一年,尼布甲尼撒再次进攻埃及,却战败;他的附庸国(包括犹大王约雅敬)不再向他进贡。尼布甲尼撒于是重新装备军队,再次西征,他亲自带兵团攻耶路撒冷;就在围攻前三个月,犹大王约雅敬逝世,儿子约雅斤继位。尼布甲尼撒的大军于主前五九七年攻入耶路撒冷城,约雅斤以及大部份的皇室人员和臣仆,还有很多上层社会的人物(共三千多人),都被掳到巴比伦,以西结也在被掳的人中,尼布甲尼撒立西底家代替约雅斤为犹大王。9

西底家后来依赖埃及背叛尼布甲尼撒,尼布甲尼撒因此差派巴比伦大军再次进攻犹大,终于主前五八七年攻破城墙,大举入城。西底家向东南方逃命,却被捉拿,眼睛被剜,带到巴比伦在监狱里度过余生。

尼布甲尼撒死后,儿子以未米罗达在主前五六二年继位。10他继位后两年,在叛变中被杀,尼布甲尼撒的女婿尼甲沙利薛继位。11尼甲沙利薛在位不过四年便死了,国家又陷入混乱状态,他未成年的儿子巴施玛度又被杀。12最后,拿巴尼度夺取了政权登上巴比伦的宝座。

{\Section:TopicID=111}2.拿巴尼度(555539 B.C.

他曾夺取了亚拉伯沙漠北部的提玛城,13把该城当作巴比伦国的第二个首都;由于他长期居住于提玛(552545 B.C.),他指派长子伯沙撒在巴比伦城替他摄政。另一方面,他喜欢敬拜月神“辛”而故意忽视巴比伦的国神玛度,14甚至把“辛”视为巴比伦国最高超的主神,取代了玛度的地位,引致玛度的祭司和巴比伦的居民对他十分反感。

{\Section:TopicID=112}3.伯沙撒(550539 B.C.摄政)

伯沙撒的母亲相传是尼布甲尼撒的女儿(五10称她为“太后”),15伯沙撒在巴比伦城代父管理国中大小事务,后因狂妄亵渎 神而被玛代大利乌用刀杀死。

 

8 拿布普拉撒(Nabopolassar)本是一个迦勒底王子,于主前六二五年在巴比伦作王,创立了一个有力的王国。

9 有关尼布甲尼撒(Nebuchadrezzar)毁灭犹大国的详情,参卜鲁斯,以色列与列国史(种籽,1983),112127.

10 以未米罗达(EvilMerodach)曾释放约雅斤出监,赐他高位,使他高过被掳到巴比伦的其他国王(王下廿五2728)。

11 尼甲沙利薛(NergalSharezer)由主前五六○至五五六年作王;希腊史家称他为尼力苏撒(Neriglissar)。

12 拉巴施玛度(LabashMarduk)继位时仅为一个小孩;参卜鲁斯,125.

13 提玛(Tema)是亚拉伯沙漠中一个绿洲,拿波尼度把它发展为一个商业中心。

14 相传拿波尼度出身于""Sin)的祭司阶级(他母亲是""庙的一位女祭司);谢友王,两约中间史略(种籽,1978),35.

15 拿波尼度娶了尼布甲尼撒的女儿李道葵斯(Nitocris)。

 

Ⅱ 玛代波斯帝国

{\Section:TopicID=114}1.古列(538530 B.C.

玛代人本居住于今日伊朗国土的北部,而波斯族则居南部。玛代的居亚撒列一世曾与尼布甲尼撒连手攻打亚述。16当居亚撒列一世的儿子亚士帖基继位后,17南方的波斯兴起了雄才大略的古列王。

古列本是伊朗南部的安珊王,主前五五九年已统治波斯族。当时波斯族是玛代的附庸国,受亚士帖基诸多压制。主前五五○年,古列揭竿而起,实行叛变。他打败了亚士帖基,并吞了玛代。古列跟着向西出兵,所向披靡,叫许多国家臣服;他于主前五三九年领军进攻巴比伦,不费吹灰之力便取得了巴比伦城,因玛度的祭司和大部分的巴比伦人,都因讨厌拿波尼度而主动打开城门迎接波斯军入城。伟大的波斯帝国正式兴起。18

既然巴比伦亡国的一个主因就是拿波尼度轻视巴比伦的国神玛度,古列因此学到一个宝贵的功课:如果他要获得各国人民尊重他,他必先要尊重各国的国神;后来他准许被掳到巴比伦的犹太人回国重建圣殿也可能与他这种心态有关(当然,他这样做是符合掌管一切的 神的旨意)。19

这位留名后世的伟大君王在主前五三○年战死沙场,儿子甘拜西继位。

{\Section:TopicID=115}2.甘拜西(530522 B.C.

甘拜西在位最大的功绩是征服了埃及。他曾因怀疑弟弟士每弟叛变而把弟弟杀死。后来有一位术士自称为士每弟,起而叛变,自主为王;在埃及远征的甘拜西急速返国,途中猝然驾崩。

甘拜西死后,国家大乱,直至大利乌一世登位,内部纷争才结束。

{\Section:TopicID=116}3.大利乌一世(522466 B.C.

大利乌一世主要事迹有三;第一,他登基后便派兵到各地平定叛变,又致力开拓波斯国的疆域,他的帝国版图从印度河伸展到爱琴海,从黑海沿岸北达多瑙河。20第二,他改组政府,将帝国划分为几个大区,各区有总督管理。第三,他秣马厉兵,与希腊联邦对抗,引发了亚力山大日后攻打波斯(八67)。

在大利乌一世登位初期,先知哈该和撒迦利亚于主前五二○年鼓励被掳归回的犹太人恢复已搁置了十多年的重建圣殿的工作。

{\Section:TopicID=117}4.亚哈随鲁(486465 B.C.

他又名薛西,曾娶以斯帖为王后;此外,他平定了在埃及和巴比伦的叛乱,且带领精锐大军攻打希腊(十一2),结果他迭吃败仗,再无力量出征希腊。

主前四六五年亚哈随鲁为自己的臣仆杀害21,由儿子亚达薛西一世继位。

{\Section:TopicID=118}5.亚达薛西一世(465424 B.C.

亚达薛西一世在位期间,以斯拉和尼希米相继获准归国,协助耶路撒冷重建城墙和推行改革。

亚达薛西一世当政时,一方面要对付埃及的叛变,另一方面又被希腊侵略;伟大的波斯帝国开始衰落。他以后的几个波斯王都没有甚么作为;最后,大利乌三世(336331 B.C.)因逃避亚力山大而被部属刺杀,辉煌的波斯帝国就此结束。

 

16 居亚撒列(Cyaxares)在位四十年(主前六二五至五八五年),谢友王,50.

17 有学者认为亚士帖基(Astyages)就是但以理书所说的“玛代人大利乌”;谢友王,51.

18 有关古列如何不发一箭便占领了巴比伦城,可参考他的圆柱碑文(Cyrus Cylinder);DOTT, 8192.

19 当时除了在巴比伦有一群被掳的犹太人外,在埃及的伊里芬田也有不少犹太人聚居,伊里芬田的文献(Elephantine Papyri)提供了许多有关他们的资料(特别是他们重建该地圣殿的事情);参B. Porten, Archives from ElephantiveBerkeley, 1968.

20 布赖特,以色列史(文艺,1971),340.

21 杀死亚哈随鲁的大臣名叫亚达班鲁斯(Artabanus);谢友王,64.

 

Ⅲ 希腊帝国

{\Section:TopicID=120}1.亚力山大(336323 B.C.

亚力山大的父亲马其顿王腓力二世于主前三三八年统一了希腊各城郡而建立希腊帝国,两年后他被人谋杀,由他那位英勇善战的儿子亚力山大继位。

亚力山大的威赫战功人所周知;他登位先后占了波斯、腓尼基、埃及,他随着征讨边陲,远攻印度,直达喜马拉雅山麓。他所向无敌,很快便建立了一个横跨三大洲的希腊帝国;正如玛加比书作者所说:“他身经百战,夺获许多坚垒,斩杀各地国王。他跑遍大地四极,掳掠了许多民族和财物,大地在他面前哑言无声,因此他的心志高傲,妄自尊大”(玛加比壹书一24)。22

亚力山大曾师事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有一个理想,就是把所侵占的各国希腊化;他要把希腊的文化制度,以及语言及一切风俗习尚,灌输给被他征服的民族。他盼望把东方(包括亚述、巴比伦、波斯、埃及)的文化和希腊文化共冶一炉。

亚力山大于元前三二三年在巴比伦患上热病与世长辞,他的国家被四个将军所瓜分,其中两个(南国埃及和北国叙利亚)与犹太人有密切的关系(有关南北二国的恩怨,可参考第十一章的诠释)。

{\Section:TopicID=121}2.南国多利买王朝

多利买一世建国后的一百年,巴勒斯坦都归南国所管辖。这一世纪中,犹太人享有从前在波斯统治下的权利,只要按时向南国进贡,其他的事多利买王朝不加以干预,任由大祭司统治犹太人,大祭司的地位日渐提高,祭司阶层也成为社会的领导阶级。

同时,越来越多的犹太人迁徙侨居于埃及;23他们在埃及享有很大的自由和安宁,而且有地位和财产。他们很快就采取希腊语为母语,不能读希伯来文的旧约圣经,只有把旧约的圣经译成希腊文,就是著名的七十士译本。24

{\Section:TopicID=122}3.北国西流古王朝

当安提阿哥三世于公元前二○○年击败埃及军后,他统治了巴勒斯坦直至埃及边界。臣服南国一百多年的犹太人现在为北国管辖,犹太人对此本来很高兴,因安提阿哥三世初期甚为善待他们。

祇是到了他儿子西流古四世作王时,为了付清向罗马进贡的赔款,西流古四世企图掠夺耶路撒冷圣殿宝库的金银,北国迫害犹太人的序幕就此揭开。当安提阿哥四世执政后,犹太人经历到他们历史上第一次最大的宗教迫害(详细请参第七、八、九、十一章的诠释)。

安提阿哥四世的迫害使人类历史上发生了一件惊人的史事。原来有一群人竟然不惜以身殉道,奋起反抗宗教迫害,这就是玛加比的革命。

 

22 思高,16.

23 据说在主后第一世纪仍有一百万的犹太人在埃及侨居;布赖特,353354.

24 根据亚利士提斯信扎(Letters of Aristeas),多利买二世为了把犹太人的圣经收藏在他图书馆中,故要求耶路撒冷的大祭司差派七十二位精通希伯来文和希腊文的学者往亚历山大城翻译旧约圣经,他们在七十二天内便把摩西五经译成希腊文;卜鲁斯,167.

 

Ⅳ 玛加比革命军

当安提阿哥四世用武力强迫犹太人放弃原有的信仰时,在犹大西部有一位祭司名叫马他提亚,25他坚决不肯在安提阿哥四世军兵所建的异教祭坛向偶像献祭,且杀死了一个在偶像祭坛献祭的犹太人,又推翻了祭坛。他带着五个儿子及一班跟随者离开原居地摩丁逃到犹大的山地,组成了一支不怕死的革命军,决心反对安提阿哥四世的迫害,为宗教自由而奋斗。

这一支敢死队在犹大各城镇摧毁偶像的祭坛,杀死接受希腊信仰的犹太人,又替未受割礼的男婴行割礼。

革命开始的几个月后,马他提亚死了,临终前立他第三子犹大为总司令。犹大别号玛加比(“锤子”的意思),他的跟随从者也因此被称为玛加比革命军。

革命军在犹大的领导下曾多次击败安提阿哥四世的军队,吸引了更多的同胞加入抗战的行列。他们继续使用游击战术击败北国的军队,且于主前一六五年占领了圣殿,进行洁净圣殿的工作,把偶像和异教的祭坛都扔掉,又把圣殿原有献燔祭的祭坛拆毁,因它曾遭丢斯神像玷污。主前一六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即是圣殿被污染三周年,犹大人再次把圣殿奉献,恢复原有的献祭。自此,犹太人每年都守这献殿节,为期八天之久。26

 

25 马他提亚(Mattathiah)住在摩丁镇(Modin)。

26 这献殿节称为“汉路卡”节(Festival of Hannukkah),或作"众光节",因犹太人守节的在家燃点烛光;卜鲁斯,206.

 

Ⅴ 年代表

    帝皇            但以理书的经文      主前年期

1.巴比伦帝国

    尼布甲尼撒      一至四章,七4       604562

    以未米罗达                      562560

    尼甲沙利薛                      560556

    拉巴施马度                      556

    拿波尼度                        556539

    伯沙撒      1,七1,八1       55253927

 

2.玛代波斯帝国

    居亚撒列一世                    625585

    亚士帖基                        584550

    古列            21,十1           53853028  

    甘拜西                      530522

    大利乌一世                      522486   

    亚哈随鲁        1             486465

    亚达薛西一世                    465424

    大利乌二世                      423404

    亚达薛西二世                    404358

    亚达薛西三世                    358338

    西塞士                      338336

    大利乌三世                      336331

 

3.希腊帝国

    亚力山大        58,十一34        336323

    腓力亚力第乌29                   323316

 

4.南国多利买王朝

    多利买一世      十一5               323285

    多利买二世      十一6               285246

    多利买三世      十一79            246221

    多利买四世      十一11          221203

    多利买五世      十一1417          203181

    多利买六世      十一2527          181145

    多利买七世                      145

    多利买八世30                     169164

 

5.北国西流古王朝

    西流古一世      十一5               318281

    安提阿哥一世    十一6               281260

    安提阿哥二世    十一6               260246

    西流古二世      十一719         246226

    西流古三世      十一10          226223

    安提阿哥三世    十一1019          223187

    西流古四世      十一20          187175

    安提阿哥四世    923,十一21f        175164

    安提阿哥五世                    164162

    底米丢                      162150

 

27 与父亲拿波尼度同作王。

28 主前五三八年波斯帝国正式开始。

29 腓力亚力第乌(Philip Arrhidaeus)乃是亚历力山大同父异母的弟弟。

30 多利买八世是多利买六世的弟弟,曾于主前一六九年为亚历山大城的居民拥立为王,后来多利买六世死后,他再正式继位。

 

(三)但以理书的神学

Ⅰ 耶和华是至高的 神

祂是“万神之神”(二47,十一36),“万王之王”(二47);祂是“至大的 神”(二45),是“至高者”(四2425)。31因为祂是至高的真神,所有假神都不能与祂相比;“没有别神能像祂这样施行拯救”(三29)。

Ⅱ 耶和华掌管一切

祂是宇宙的主宰,“智慧能力都属乎祂”(二20);故此,祂可改变时候季节,废王立王,也赐智慧和聪明给人,没有一件事可以瞒过祂。

祂“在人的国中掌权”(四25)“在天上的万军,和世上的居民中,祂都凭自己的旨意行事,无人能拦阻祂手,或问祂说你作甚么呢”(四35),虽然祂暂时容让君王骄妄刚愎,甚至迫害祂的子民,但祂仍在统管万有,历史一切进展都在祂监察下发生,至终祂必完全得胜,建立永远的国度。

人的国度会随时间消逝, 神的国却是永恒。“祂的权柄是永有的,祂的国传到万代”(四34),“祂是永远长存的活 神,祂的国永不败坏,祂的权柄永无穷尽”(六26)。

因祂掌管一切,所有的事都必按着所指定的时间发生(八19,九27,十一2735),“祂所定的事必然成就”(十一36)。

由于祂活着,又掌管一切,祂可以按祂的心意施行神迹奇事“护庇人、搭救人”(六27)。那些在痛苦中的犹太人应该有信心和希望,因为前面的一片漆黑可能会忽然柳暗花明,转为十分美丽的景色。

Ⅲ 耶和华是公平的法官

祂的选民犯罪背逆,祂惩罚他们,使他们国破家亡,被掳到异邦(九514)。祂同样按着列国和列王所做的审判他们(四2932,五2228,七912,八2326,九27,十一45)。他们遭受刑罚,主因是他们骄傲自大,不承认 神掌管万有;他们视自己为生命的主宰,摒弃 神任意而行。

作为一个大法官,祂不仅是公义(九14),也是满有怜悯(四26,九4918)。

Ⅳ 耶和华要求祂子民忠贞

但以理书的作者称犹太人为“圣民”(七1821222527,十二710),他们要分别出来,不为世俗玷污,才可以成为祭司和国度,带领外邦归向 神。

无论是面对王所赐的美食,或是火窑与狮子坑,他们都不可以妥协,免得对 神不忠。无论 神是否拯救他们脱离当前的急难,他们就算牺牲生命,仍要忠贞(三1617)。这样, 神会把永远的国赏赐给他们(七27)。

启示录同样指出 神是至高和掌管一切的,也是一位公平的审判官,因此信徒在任何境况中对祂保持忠贞。32

此外,但以理书提供了很多关于“天使”和“复活”的信息,33尤其是有关“天使”的介绍乃是旧约圣经最详尽的, 神的天使不但把祂的启示传递给但以理,而且在天上为选民争战(十13,十二1),所以,他们可以放心信靠 神。

 

31 称呼 神是“至高者”多出于外邦人的口,如麦基洗德(创十四18)、巴兰(民廿四16)、亚述王(赛十四14),还有马可福音五7;使徒行传十六17

32 有关但以理书和启示录神学思想的关系,参 A.B. Mickelson, Daniel Revelation Riddles or Realities Thomas Nelson, 1984; G.K. Beale, "The Influence of Daniel upon the Structure and Theology of John's Apocalypse" JETS 27 413424.

33 Walvoord, 26.

 

(四)但以理书之目的

简单来说,但以理书之目的就是教导被掳的犹太人在异邦如何生活。34

Ⅰ 在异邦要对 神忠贞(第一、三、四、五、六章)

这五章经文强调:第一, 神统管万有,故犹太人被掳是因为 神刑罚他们,把他们交在尼布甲尼撒手中(一2),而那些骄傲自大,不承认 神在掌管万有的君王必会受刑罚(第四章的尼布甲尼撒、第五章的伯沙撒)。第二, 神既然统管万有,被掳的犹太人就可信靠祂去面对在异邦因持守信仰所受的挑战和攻击(第一章的不洁食物、第三章拜王的金像、第六章放弃祷告)。第三,如果被掳的犹太人对 神忠贞,他们可能不须经历痛苦(一章),就算遇到迫害,统管万有的 神会拯救他们逃离痛苦(第三章的火窑,第六章的狮子坑),而且在痛苦中与他们同在(第三章那“像神子”,第六章的“使者”)。

Ⅱ 在迫害中要对 神忠贞(第二、七、八、九、十至十二章)

这五段与做梦或见异象有关的经文教导被掳的犹太人三件事:第一、 神统管万有,故人的帝国都在祂控制中;人的帝国终必消灭,祇有 神的国永存。那些迫害犹太人的君王都不能逃出 神的手掌,至终必遭毁灭。第二, 神既然统管了人类的历史,受逼迫的 神子民可因信靠祂而面对敌人折磨,在迫害中仍然持守信仰,对 神忠贞,因为迫害他们的敌人都在 神控制下,甚至“烈火也无力伤他们的身体”(三27)。迫害只是暂时性的,而且万事都会按 神所指定的成就。第三,如果他们在迫害中仍然坚守对 神忠心,就算统管万有的 神没有拯救他们,以致他们为信仰殉难, 神也会使他们复活,得着永远的生命和永远的国度(七14182227,十二13)。另一方面,那些在迫害中不忠于 神的恶人却会永远受辱和被人憎恶。 神要求他们的圣民选择“荣耀地殉难”,不要“玷污地生存”(玛加比书六19)。

Ⅲ 怎样可以对 神忠贞?

答案十分简单,就是做一个有智慧的人。

第一章指出但以理和三友“智慧聪明”远胜其他人(21节)。第二章记述但以理得到 神赐他智慧(23节),胜过巴比伦的所有术士。第四和第五章描述但以理有“圣神的灵”,可以为尼布甲尼撒解梦(四18),又有“聪明和美好的智慧”(五14)可以为伯沙撒读出和解释墙上的字,而巴比伦的哲士却不能解梦和解明墙上的字。第十一和十二章指出:“惟独认识 神的子民”才能在迫害中“刚强行事”(十一33),而“智慧人”不但自己刚强,还会教导人学效他们一样刚强(十一33),这些“智慧人使多人归义”,必发光,如同天上的光、如星宿(十二3)。

一个有智慧的人必会真正认识和相信 神,他知道在最绝望的环境中, 神仍然掌权,故他可以坦然无惧面对信仰的挑战和迫害,无论在甚么境况下仍然矢志不渝,忠心至死。

Ⅳ 怎样可以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

第一和第二章都指出 神才是智慧的源头,是祂自己把智慧赐给但以理和三个朋友(一17,二21)。

但以理和三友乃是透过祈祷和读经获得 神赐下智慧和启示(二18,九2,十2312),难怪第六章强调但以理一日三次祷告。当一个人愿意借着读经和祷告与 神相交,他自然可以透过与 神相交更认识祂,获得真智慧。如果我们真正认识 神,并且有属灵的透视,我们就可以在 神好像沉默时仍对祂有信心和忠贞(三1617)。

总括来说,但以理书教导被掳的犹太人看重与 神的相交,藉此真正认识 神,并且得着真智慧,知道 神是不受环境限制的。这种属灵的透视导致对 神有信心,有胆量面对信仰的挑战和迫害,继续忠贞于 神。如果他们忠于 神,有三种可能的结果:第一, 神不让他们遭受任何痛苦,反而得到莫大的恩典或尊荣(第一章)。第二, 神容许他们经历痛苦,但在痛苦中与他们同在,甚至拯救他们脱离痛苦,赐予恩福(第三章和第六章)。第三, 神任由他们被痛苦吞噬,完全不加以拯救,甚至让他们殉难,而末后叫他们复活,得享永远的福乐(十一33,十二23);而且,他们会叫人得着帮助,也会叫那些自以为绝望的人重见希望的曙光。35

对于今天的信徒来说, 神同样要求我们:

第一,恒久地顺服遵行 神的旨意(一8,三1618,六11

第二,从心里承认 神掌管万有,不敢在祂面前骄妄自大,以自己为神;我们要谨记:祂是万物的创造者,如果被造之物,离开了祂,就不能经历生命的真意(二2023,三2833,四3134,六2728);

第三,愿意为所信的付出代价,甚至殉难(三12,六1112);

第四,鼓励和帮助别人信靠和忠于这位独一的真神(十一33,十二3)。

要做到上述四项,我们需要与 神有密切的关系,以致我们真正认识祂,并且有智慧和属灵的透视力,剖析当前的环境,明白事情背后那更深一层的意义(一1720,二1121232847,四272934,五11161822)。由于我们对 神有信心,我们可以洞察和“顾念那看不见的”(林后四18,新译本)。

另一方面, 神并没有要求我们为了对祂忠贞而离开这罪恶的世界,就如 神并没有吩咐但以理和三友放下他们在巴比伦的官职,以致他们不用面对挑战和困难; 神要求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对祂忠心,虽然我们可能因此受别人的讥讽奚落甚至为难。

现在我们虽然不用遭受像尼布甲尼撒和安提阿哥四世强加于犹太人那种残酷的逼迫,但是我们却不能因此放松,因为世俗主义(尤其是物质的诱惑)正在侵蚀我们的信仰,以致我们在对 神忠贞的事上妥协,这种潜移默化“非暴力式”的迫害有时候比身体所受的逼迫更难抵受。

 

34 J.J. Collins, "David and His Social World" Interpretation 39 131143, 132.

35 "To Give hope to those who are losing their hope," W.S. Towner, "The Preacher in the Lion's Den" Interpretation, 39 157169, 167.

 

(六)但以理书的版本

1.版本与译本

就现存的马索拉版本来看,131希伯来文部份比亚兰文保存的较为完好。死海古卷的但以理抄本和现存的马索拉本十分接近。132

七十士的译本与马索拉本颇有出入,可能是所依据的原文是另一版本,或意译而非直译。133

拉丁文译本与马索拉本接近;耶柔米所依据的原本与现存的马索拉经文无大差别,他也采用了七十士译本的一些翻译。134

叙利亚文译本约于主后二五○年完成,主要是依据马索拉版本翻译的,但也有受七十士译本的影响。135

2.译本附加的材料

七十士译本包括了一些附加的数据:

a在三章廿三节后面加插了六十八节经文(参第三章的总结)。

b在第十二章后面加添了第十三章,就是著名的苏撒拿故事。故事说到一位敬虔的犹太妇人被两位垂涎于她美色的长老恐吓,诬告她犯了淫乱的罪,结果被判处死刑。就在最紧急的关头,少年的但以理出现;他用机敏的询查揭穿了两位长老的假面具,证实他们恶意诬告苏撒拿。在场的犹太人都感谢 神拯救全心信靠祂的苏撒拿,又把两位长老杀死。这故事强调苏撒拿的贞洁和 神奇妙的拯救。

c“彼耳”的故事属于十四章一至廿二节。136传说当古列王在位的时候,巴比伦人敬奉一个神明名叫“彼耳”,每天都献上多种的祭品。古列王询问但以理为甚么不敬拜“彼耳”,但以理说他只敬拜又真又活的耶和华。古列王回答:彼耳也是一位活神,因他每天把供奉的祭品都吃光。但以理却指出祭品乃是给那七十位“彼耳”的祭司吃光;古列不相信,于是但以理晚上在庙中的土地上撒下粉末;翌日,粉末上布满了祭司和他们家人的脚印,显然是他们前一天晚上入庙偷食祭品所留下的。古列王大怒,下令杀死所有“彼耳”的祭司,又让但以理将庙和庙中的“彼耳”偶像拆掉。

d“大龙”的故事是十四章廿三至四十二节。王命令但以理俯拜巴比伦人所拜的大龙,但以理拒绝,坚持自己只拜永活的耶和华。王向但以理挑战,可否赤身空拳杀死“大龙”。但以理将那不能消化的沥青脂油与毛发制饼给“大龙”吃,导致“大龙”肚腹爆裂死亡。巴比伦人大怒,把但以理扔入狮子坑;但以理在狮子坑困了六日,七只狮子却不伤害他。天使于是把哈巴谷和他凑巧准备好的午餐由犹大国用风吹至巴比伦,把食物送给在狮子坑中的但以理。翌日,就是但以理困在坑中的第七日,王因看见但以理没有被狮子伤害而大受感动,于是放了但以理,又把那些陷害他的人抛入坑中,立刻被饿狮吞吃。

这四种附加的数据可能源于埃及的亚历山大城,玛索拉本并没有这资料,死海古卷的但以理抄本也没有这种附加的数据。

 

131 “马索拉本”就是"Massoretic text"乃是旧约最可靠的版本。

132 Baldwin, 69., F.M. Cross, "Editing the Manuscript Fragments from Qumran" BA, 19 8386, 86.

133 有关但以理书的希腊文翻译,最详尽的讨论是Montgomery, 2429, 3555; AB7684)有很多较新的资料。

134 AB, 75.

135 M.J. Wyngarden, The Syriac Version of the Book of DanielDrugulin, 1923.

136 “彼耳”(Bel)与希伯来文的“巴力”相等,此处乃指巴比伦国至高的马度神明(Marduk)。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但以理》

基督教阿们网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