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耶利米书第卅八章

 

七、西底家再度求问(卅八128

卅八章与卅七章十一至廿一节有十分雷同之处,因为二者都记述先知耶利米被捕的事,同样提说宫中的首领(卅七1415,可与卅八14比较)。耶利米被控叛国之罪,也被囚在地牢,情形十分凄苦(卅七16,以及卅八67913)。两处记述耶利米曾被释放,西底家又私人来求问他。王曾遣人去找耶利米,在卅七章十七节,卅八章廿八节。又两处都提到耶利米在文士约拿单的房屋内被拘留(卅七1520,卅八26)。

但是这两处的记载也有不同。耶利米被捕,在卅七章清楚记述,但卅八章并未提到他被捕的过程,只使读者知道他已失去自由。卅七章的监牢在文士约拿单的房屋内。但卅八章六节,耶利米被囚在王子玛基雅那里,在护卫兵的院内。至于文士的房屋离开护卫兵的院子有多远,甚难稽考。卅二章二节,护卫兵的院是在王宫之中,文士的房屋可能也在附近。卅八章曾详细记述,以伯米勒怎样把耶利米自地牢救出来(713节),这是卅七章未有记述的。有关王私自来见耶利米的事,卅八章十四至廿六节,比卅七章十一至廿七节详细,虽然内容相同。卅七章廿一节提说,耶利米每日有配给的食物。但在卅八章廿八节并未说明,只说他一直在护卫兵的院内,直到耶路撒冷被攻取的日子,但是如果参阅五十二章六节起,在围城的日子粮食确大为缺乏。

卅七章与卅八章,是以不同的记载,叙述同一件事。本书常有这样类似的重复,如七章与廿六章记述圣殿讲道。耶利米得着释放的事,也有两处记载:卅八章廿八节及卅九章三、十四节,此外还有卅九章十一至十二节,四十章一至六节。

 

1.耶利米再被囚禁(卅八16

第卅八章一节 “玛坦的儿子示法提雅,巴施户珥的儿子基大利,示利米雅的儿子犹甲、玛基雅的儿子巴示户珥,听见耶利米对众人所说的话说。”

示法提雅与基大利,只在此处提说。“犹甲”在卅七章三节提及(Jehucal在此处为Jucal,同名)。巴示户珥是玛基雅的儿子,在廿一章一节,该处“巴施户珥”为巴示户珥之误。事实上,巴示户珥不是基大利的父亲巴施户珥。两者为同名,为求分别,译音可稍异。

在巴比伦围城之初,即在588年正月,巴示户珥被遣去见耶利米。犹甲被遣,是在巴比伦暂时撤离耶路撒冷的时候。前者记在廿一章,后者在卅七章。

这四个人是亲埃分子,他们主张依靠埃及来对付巴比伦,认为巴比伦必无法攻击犹大。所以对耶利米劝降巴比伦的论调,不仅反对,甚至以消灭先知为必行的事。

第卅八章二节 “耶和华如此说,住在这城里的,必遭刀剑、饥荒、瘟疫而死。但出去归降迦勒底人的,必得存活,就是以自己命为掠物的,必得存活。”

这几个人引述耶利米的话,是与廿一章九节的相同,这些话对他们来说,已经足够构成耶利米的罪状。

“出去”表明完全放弃,将自己交出来,归降迦勒底人。住在这城里的人,是顽强抗敌的,或存乐观的心以为可蒙搭救的,是无希望可言。刀剑、饥荒、瘟疫三者连起来,是指神的审判,在本书重复多次,如在十四章十二节,廿一章七、九节,廿四章十节,廿七章八、十三节,廿九章十七、十八节,卅二章廿四节,卅四章十七节,卅八章二节,四十二章十七、廿二节,四十四章十三节,都是散文的部分。

“必得存活”在中译本重复,在原文中指出以自己命为掠物的,性命是保全了。

第卅八章三节 “耶和华如此说,这城必要交在巴比伦王军队的手中,他必攻取这城。”

这相同的话已在本书多次重复,如廿一章七节,卅四章二、廿二节,卅七章八节等。耶利米的信息始终没有改变,所以他的仇敌有十足的把柄可以控告他叛国。

第卅八章四节 “于是首领对王说,求你将这人治死,因他向城里剩下的兵丁和众民说这样的话,使他们的手发软,这人不是求这百姓得平安,乃是叫他们受灾祸。”

这些首领要求王治死耶利米,理由似乎十分充足。他不仅叛国,而且这种失败的论调,会影响士气与民心,使他们的手发软,可以参考以斯拉记四章四节。类似的数据可参考拉吉文献(Lachish ostraca)。232也许当时确有人抱悲观的态度,他们未必相信耶利米所传的神的话。但他们看到现状,就认为没有希望。宫中首领却硬要撑场面,且鼓励大家挣扎到底,自然不能接受任何反面的话。他们不肯接受现实,还在粉饰太平,只有平安,没有灾祸。

第卅八章五节 “西底家王说,他在你们手中,无论何事,王也不能与你们反对。”

照卅七章的记述,耶利米将耶城将陷的实情,坦白地告诉了王,而且要求王不将他治死。王下令,使他脱离了死牢,无意将他治死。但是现在王在首领的压力下不敢说话,只有一味地妥协,对他们的要求照准。事实上,王完全受制于这些首领,可参考廿五至廿七节。

西底家王是尼布甲尼撒所立的,因为约雅斤已经被掳。但是国内的首领仍亲埃及,对巴比伦是抗拒的。他们可能也没有真正承认西底家的王权。他们还在等候约雅斤回来,重执王权。西底家在这情形之下,凡事将就妥协,根本没有权威。

第卅八章六节 “他们就拿住耶利米,下在哈米勒的儿子玛基雅的牢狱里。那牢狱在护卫兵的院中。他们用绳子将耶利米系下去。牢狱里没有水,只有淤泥。耶利米就陷在淤泥中。”

玛基雅是王的儿子,在卅六章廿六节已有解释。这里的牢狱在护卫兵的院内。这是死牢,他们可以处死耶利米,不必负流血的责任,因为这种囚禁与凌迟而死没有分别,是十分痛苦慢慢死去的刑罚。在牢狱中没有水可以止渴,却陷在淤泥中,是很难活得长久的。这种死牢是在石头凿出来的,中间似颈项一般深三、四呎的入口,然后再掘深下去,这原是蓄水的,但现在用作地牢,将耶利米放进去,是用绳子系下去,要拉他上来,也需要用绳子,可见这是多么可怕的牢狱,其痛苦几乎无法形容,实在太不人道。

 

232 Lachish 66, J.B. Pritchard, Ancient Near Eastern Texts, 322, John C.L. Gibson, Textbook of Syrian Semitic Inscriptions, 1971, 145.

 

2.从深牢中被救出(卅八713

第卅八章七章 “在王宫的太监,古实人以伯米勒,听见他们将耶利米下了牢狱(那时王坐在便雅悯门口)。”

耶利米被救,是出于古实人以伯米勒。他是一位太监。太监其名(sars),是宫中某一种官员,职务十分重要。233在廿九章二节,曾提及太监是王贴身的仆人,常有接近王的机会,也对王的性情及喜怒的情绪十分熟悉,所以他有勇气向王求情。

那时王坐在便雅悯门口,那是一种广场,可能给予平民有诉的机会,所以太监也在那场合中向王恳求。

第卅八章八至九节 “以伯米勒就从王宫里出来,对王说,主我的王阿,这些人向先知耶利米一味的行恶,将他下在牢狱中。他在那里必因饥饿而死,因为城中再没有粮食。”

以伯米勒其名是王的仆人,他敢胆向王陈情。“主我的王阿”,是极大的尊称,相等于“我王升下”。

照七十士译本,“这些人”是“你”:你向先知耶利米所作的是恶行。如果真是这样,比先知拿单责备大卫更加直接(参撒下十二112),所以还是希伯来文较为合理。其实他指责“这些人”,也间接地责备了王。王若不准许,他们又怎可这样行恶?

这些人陷害耶利米,不是使他陷在淤泥中窒息而死,就是让他活活饿死。那时城中已有饥荒,参考五十二章六、七节,粮食的供应已经有了严重的问题。在死牢的囚犯更加饥饿缺食。“他在那里必因饥饿而死。”“死”在原文以完成式表达,可译为“他必定死”(Perfect of Certainty):“他必死无疑。”可见他陈情十分紧急。

第卅八章十节 “王就吩咐古实人以伯米勒说,你从这里带领三十人,趁着先知耶利米未死以前,将他从牢狱中提出来。”

以伯米勒的陈情,得着王的允准。所以他们可以立即实际采取行动。“三十人”似乎太夸张,有的古卷作“三个人”,可能较为可靠。如果真是三十人,必声势浩大。这也许是为了给予良好并安全的保护,因为说不定首领们不甘心,起而阻止,以致耶利米无法被救。

这里也看出王不能再昧于良心,他亲自准照仆人的要求,给他一个改变的意思,说不定他可以因此来应对那些恶者的进一步胁迫,至少他可有理由说出他的怜悯,是出于别的官员要求。

以伯米勒虽为古实人,却有良善的心,实在难得。此处也看出神对他仆人的保护,藉着一位仁慈的人,搭救了先知。

第卅八章十一至十三节 “于是以伯米勒带领这些人同去,进入王宫,到库房以下,从那里取了些碎布和破烂的衣服,用绳子缒下牢狱去到耶利米那里。古实人以伯米勒对耶利米说,你用这些碎布和破烂的衣服放在绳子上,垫你的胳肢窝,耶利米就照样行了。这样他们用绳子将耶利米从牢狱里拉上来,耶利米仍在护卫兵的院中。”

以伯米勒仁慈的心,作了十分妥善的安排。碎布和破烂的衣服,才可保护耶利米的皮肉不致受损。绳子可能勒住,但会在上面用力拉的时候,使耶利米受苦不堪。那时耶利米在地牢必有数日或更久,又无饮食,身体一定十分虚弱,可能已经很消瘦了。他在坑中无立足之地,脚已深陷在淤泥中,必越来越下沉,陷得更深,上面用绳子拉,一定非常困难。所以在整个过程中,是十分艰辛的工作,上面既在耐心搭救,耶利米在下面也必很痛苦,恒忍着等待被他们拉上来。

在卅七章十七至廿一节,耶利米从地牢上来,曾求王将他放在文士的房屋,但王下令,将他囚在护卫兵的院中。此处也提到他仍在那里。可能有王的命令,那些首领再等机会来对付他。至少暂时他可有一些安全,没有受逼害。

 

233 William L. Holladay, Jeremiah 2, 289.

 

3.西底家最后求问(卅八1428

第卅八章十四节 “西底家王打发人带领先知耶利米,进耶和华殿中第三门里见王,王就对耶利米说,我要问你一件事,你丝毫不可向我隐瞒。”

西底家再设法问耶利米,有关回家与他个人的前途。他必须秘密从事,不可让别人知道,尤其不可让亲埃及的首领知悉,因为这样对他对先知都不利。

“进耶和华殿中第三门”,并没有在此处有清楚的解释。可能这是从王宫通往圣殿的门。王那时大概不会再到圣殿去敬拜,首领们都是离道背教的人,对圣殿的事也没有什么兴趣。所以这通往圣殿的门已经无人走动,可成为十分秘密的地方。西底家王在那里接见耶利米。

王问先知一件事,原意是一句话,就是指一项信息,必指神的圣言。

第卅八章十五至十六节 “耶利米对西底家说,我若告诉你,你岂不定要杀我么?我若劝戒你,你必不听从我。西底家王就私下向耶利米说,我指着那造我们生命之永生的耶和华起誓,我必不杀你,也不将你交在寻索你命的人手中。”

耶利米深知西底家的昏庸无能,自身个性懦弱,又受首领们的控制与胁迫。向他传神的话,实在是无济于事。王一直拒绝耶和华的话,不然怎么会将耶利米囚禁呢?(卅二15)。

但是现在的情势实在危急,西底家已经到了走头无路的地步,在这绝境中,他只有求问耶利米,希望还有什么生路。他甚至指着耶和华起誓,表明他存心保留耶利米的性命。

王在此不再是一个命令者,而是一个恳求者,他想藉着先知耶利米,得着耶和华的怜悯。

第卅八章十七至十八节 “耶利米对西底家说,耶和华万事之神以色列的神如此说,你若出去归降巴比伦王的首领,你的命就必存活,这城也不至被火焚烧,你和你的全家都必存活。你若不出去归降巴比伦王的首领,这城必交在迦勒底人手中,他们必用火焚烧,你也不得脱离他们的手。”

耶利米的信息仍是一样(廿一810,卅八23)。王与人民惟一的希望,在于归降迦勒底人。这是既定的原则,不可更改。为了这信息,他被扔在地牢里,但是他不能因受苦而妥协。

在此,“首领”一词是相同的,犹大的首领逼害他,而巴比伦王的首领却可保全王的性命,只要王肯归降。耶利米照着神的话再劝告王,这是最后的劝告了。

第卅八章十九节 “西底家王对耶利米说,我怕那些投降迦勒底人的犹大人,恐怕迦勒底人将我交在他们手中,他们戏弄我。”

西底家的懦弱,已经在第五节说明了,他是在压力之下,不能不随从那些首领的主张,硬挺着不肯归降巴比伦。其实他已经看出实际的情形,只有投降一途,为保全这城不被焚烧,人民少受痛苦,但是他无法下定决心。

他还有另外一项考虑,因为他怕那些投降迦勒底人的犹大人。他们投降,是因听了先知的信息而感到抗拒无效呢?还是他们看到实情呢?此处并未说明。现在如果由迦勒底人将王交给他们,必备受他们的讥刺,他的君王之尊必无法维持。所以他只好拖着,犹豫中无法采取断然的行动。

第卅八章二十节 “耶利米说,迦勒底人必不将你交出,求你听从我对你所说耶和华的话,这样你必得好处,你的命也必存活。”

耶利米向王保证,叫他不必怕那些投降迦勒底人的犹大人。他怕的是不肯听耶和华的话,对神没有敬畏的心,以后被掳时,必受更大的凌辱。那时就完全失去王的尊严,才更使人摇头慨叹了。

第卅八章廿一至廿三节 “你若不肯出去,耶和华指示我的话乃是这样。犹大王宫里所剩的妇女,必都带到巴比伦王的首领那里。这些妇女必说,你知己的朋友催逼你,胜过你,见你的脚陷入淤泥中,就转身退后了。人必将你的后妃,和你的儿女,带到迦勒底人那里,你也不得脱离他们的手,必被巴比伦王的手捉住,你也必使这城被火焚烧。”

耶利米在这里描绘一幅惨凄的图画,王宫中的妇女被掳去,遭受凌辱。在她们被掳的行列中,唱着哀歌。她们的歌可能是传统的,可参考本书二十章十节及诗篇四十一篇九节。“知己的朋友”原意为“平安的人”,也许指那些只能同安乐而不能共患难的人,或许指那些只说平安的话,粉饰太平的人。他们将王带到歧途。他们完全以这样的手段间接地胁迫了王。然后他们见王的脚陷入淤泥中,就转身退后了。耶利米曾在地牢里陷落淤泥之中,他知道陷进之后很难自拔,行动完全身不由己。到那时,大家就都丢弃王逃跑了。这是哀歌,在哀悼王的绝境。这也是讥刺的歌,描述王在无助之中。

淤泥之地,有时也象征死亡之地,人无法自救,只有耶利米能救人从死亡之地出来(诗廿八1;赛廿八18)。

迦勒底人来侵,杀戮与掳掠是十分彻底的。宫里剩下的妇女,包括王室内的后妃,还有王室的子弟,无一可幸免这灾,但是他们的目标是要将王找出来,捉拿住王,就算是完全得胜了。然后这城彻底毁灭必不可避免。

第卅八章廿四至廿六节 “西底家对耶利米说,不要使人知道这些话,你就不至于死。首领若听见了我与你说话,就来见你,问你说,你对王说什么话,不要向我们隐瞒,我们就不杀你,王向你说什么话,也要告诉我们。你就对他们说,我在王面前恳求不要叫我回到约拿单的房屋死在那里。”

西底家听了耶利米的话,仍旧不能遵从。他心中十分惧怕,尤其怕那些亲埃及的首领。他惟一关照先知的,是不许泄漏他们的谈话,一透露,他的命必不能保,他与先知见面谈话,虽然保密,却恐怕仍会被那些首领知道。他们必多方侦察,不愿先知对王说些什么话来劝导。

现在王要先知说些借口的话,只说恳求王的事,将注意力转移,但是他们能相信吗?

有的经学家认为廿四至廿八节上,是在卅七章廿一节后。但是本书常有多处重复,此处只是其中之一例。234

第卅八章廿七至廿八节 “随后众首领来见耶利米问他,他就照王所吩咐的一切话回答他们。他们不再与他说话,因为事情没有泄漏。于是耶利米仍在护卫兵的院中,直到耶路撒冷被攻取的日子。”

首领必然会知道耶利米见过王,所以他们一定要知道内中的底细,耶利米也只有持保留的态度,不多说,更无意来劝导,反正他们不肯听受,这种事就算过去了。

耶利米仍在护卫兵的院中,直到耶路撒冷城被攻取的日子,西底家王回到宫中,明知应作的事,却无勇气决然行动。

 

234 op. cit., 290.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耶利米书》

 

基督教阿们网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