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言第十六章
{\Section:TopicID=326}十六1~9
耶和华高高在上,执掌乾坤,控制一切。除了第八节之外,这里的经文大都在求取人的决定与 神的控制万事之间的关系。
{\Section:TopicID=327}十六1
此处强调 神的主权,正好矫正时下以“人定胜天”的人文主义思想。整句意义恰合古人所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文义又与第九节相近。
舌头的应对 原文是“回答祈求”;或译作:“感动我们的话”。
思高圣经学会译作:“内心策划在于人,应允却在于上主”。
现代中文译本译为:“策划在人,决断在乎上主”。
话语与行动一样,经常会产生结果。这当然与单单在心中盘算有所不同,何况又是出于 神的话语。了解其中的道理之后,人就可以至少解除心中两大难题:
(一)不管成功或失败,他不会只手撑天,以为这是自己终究的责任与负担。当然他有介入;不过,只要他尽了力,无论成败如何,便可交托给 神。
(二)本节经文可以使人对自己的能力有正确的评估。谁敢再说:“人定胜天”呢?反而是“人力穷而天心见,径路绝而风云适”,当人在山穷水尽的时候,可以求 神助一臂之力,而渡过难关。
总而言之,“尽人事,听天命”(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如此而已。参阅十九21,廿一30~31;太十19~20)。
{\Section:TopicID=328}十六2
衡量人心 或作考虑动机。这是源自埃及宗教信仰的词组,埃及人相信:人死之后在大神列(Re)的天平里将人心与真理衡量,作为审判的根据。此处则用作今生 神的审判。
有人说:“有三种不同的看人方法:牧师看人,看为最好;律师看人,看为最坏;医师看人,恰如其分”。人情都是薄于责己而厚于责人的,因此常常自圆其说,自以为是,所作所为,自己看为良善清洁;然而 神看人,合乎中道,忠奸分明,无所遁其形(参看撒上十六7)。人的行为,不必说长说短,只有上主才是最后的审判官,他的动机如何,一判立决(林前四4)。
{\Section:TopicID=329}十六3
交托 原文为“旋转”,即“交给”之意。
在旧约圣经的通则里,箴言并不想解答“自由意志”或“宿命论”的谜团,在不同的地方,两种说法,一放一收,各有千秋,此处强调 神的崇高,乃是鼓励世人可以放心将一切所作的,交托耶和华(见诗廿二8,卅七5,五十五22,五十七2;彼前五7)。这样,所计划的就可成功。
{\Section:TopicID=330}十六4
本节可能是回答为何 神也创造恶人的问题。
神的主权之主题在其中再进一步更强调。
上一句各适其用,即各得其所,各有其用处和特殊目的。这是指“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重点不在于 神直接干预事情,而是在乎“世上万事都互相效力”(罗八28),只是 神从始至终的作为,人不能参透(传三11)。
下一句指即使是邪恶人受罚,也是罪有应得。 神并未安排或创造祸患,但在审判的日子,祸患必然临到。当然 神的原意要众人得救,但是罪人若不悔改,只有面对 神的公义审判了(参看结卅三11;提前二4)。
七十士译本与武加大本译作:“ 神一切的创造,是为完成他的旨意;恶人留为审判的日子”。
现代中文译本译为:“上主所造的一切各得其所;邪恶人的结局便是灭亡”。
思高圣经学会则译为:“上主所造的各有其用意,连恶人也有不幸的一日”。
{\Section:TopicID=331}十六5
心里骄傲是耶和华的七样憎恶之一(参看六17)。虽然连手,他必不免受罚,参看十一21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209,Name=十一21}。
古东方版本有:“连手伤害他的邻舍”的字样。这是指“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敌人的行为可得宽恕,但若是朋友加的伤害,则更令人痛心,而不能声称无辜,免于受罚。
{\Section:TopicID=332}十六6
本节经文乃为矫正罪恶的三种方法。两种是为了赎罪,一种是为了避免连续犯罪。
赎 希伯来文的标准字为 kapar,参看利四20等,意为“遮盖”,更古老的意义为“抹消”。当然旧约中祭礼的赎罪意义包含遮盖和除去罪感,从 神的眼中除去罪孽。
此处所使用除去罪孽的方法,不是藉着牛羊的牺牲,而是藉着慈慧的行为,和正直的态度。即使是在祭祀的背景中,怜悯和诚实,仍然不可或缺,成为支持祭祀礼的必需品,否则祭祀本身便只是一种消极的礼仪而已。我们不仅由罪中得救,也是为义而得救。只有义行彰显,救恩才算大功告成。另外,服事 神,敬畏耶和华,却是抵制罪恶及其诱惑的不二法门。大凡诱惑一直寻缝觅隙,专注那些空虚的心灵和游手闲脚,才有发挥的机会;如果心灵和手脚充满了服事和敬爱 神,罪恶也就没有入口的机会了。参阅何六6;雅二14~26。
{\Section:TopicID=333}十六7
一个与 神关系正常的人,成为与人和好的中心。
和好 即和平,平安;希伯来文为 shalom,由个人影响到社会的完整和谐的关系(见雅三18)。
现代中文译本译为:“行为若蒙上主喜悦,仇敌也将成为朋友”。
{\Section:TopicID=334}十六8
稍加修改一点,回应十五16的信息,另参看诗卅七16~17。
现代中文译本译作:“宁愿守信而收入少,不愿背信而收入多”。
{\Section:TopicID=335}十六9
重述第一节 神仍掌握一切,无论人的想法如何。
人心 依据古代希伯来人的心理学,乃指思想的座位,相当于今日的“知性作用”(mind),与“感性作用”(heart)相反。
这句古老的希伯来格言,靠近中国人的“人算不如天算”。
{\Section:TopicID=336}十六1~9
每一个人的生活、动作、存留都掌握在 神的手中。义人的蒙福和恩赐由 神而来,恶人的遭祸和受刑也由 神而来,真是“成也由他,败也由他”;这其中正直人和邪恶人的差别待遇,取决于他们和 神的关系。
1 治国的准则 十六10~15
这是所罗门王的现身说法,告诫历代君王治国平天下的箴言,其微言大义媲美中国的史书“资治通鉴”,并寓善可为法,恶可为戒之意。
{\Section:TopicID=338}十六10
神语 原文为 qesem,在创四十四5,15则译作“占卜”,本为摩西的律法所禁止(参看利十九26、31)。此处引伸为:“受 神灵感的决定或谕令”(参看撒下廿三1~2;王上三28)。古代的君王都被认为是“天纵英明”,具备从 神来的智慧(参看八14~16;赛十一2)。
一个理想的君主,“天子无戏言”,却有从 神而来的特别智慧;能够明辨是非,片言折狱。这不是说“君王无谬论”,而是说他成为 神统治人民的工具,执行司法最高权威时,大公无私,不偏不倚,令人心悦诚服。
{\Section:TopicID=339}十六11
天平 为衡量对象的器械,包含两个对称的浅盘,挂在一枝杆的两端,令其等距,中间点正为支持的中心,用来量金银或食物(参看利十九36;耶卅二10)。用天平衡量物重的时候,把对象放在一个盘子,另外一个盘子放已知重量的石头砝码,加减砝码的重量,并使杆保持水平,而物重与砝码相同,故查考砝码的数目为若干,就可知道物重。
法码 亦作砝码,天平所用来量物重的光滑石头,觅自干涸的河或溪畔。常以一、二、四和八舍客勒大小不等重量的石头合成一组,放在革囊或钱袋里,以防小孩子无知拿去玩耍。用这四种法码在一盘子,另外一个盘子放对象,使天平横杆成水平,任何数目到十五舍客勒重的东西,都可以称出来。希伯来人的货币单位分为他连得、弥那、舍客勒、季拉和比加(半舍客勒)。在法码上刻数字以记其重量,天平愈精密,法码的个数愈多。从考古学家所发现的相同货币单位的不同石头法码,可以推论在巴勒斯坦境内各地区有不同的度量衡标准。有的是每年或十年波动一次。在巴比伦和亚述国,六十个舍客勒等于一个弥那;在巴勒斯坦一个弥那包含五十个舍客勒。除了在结四五12所记载之外,那里的舍客勒加起来共有六十个,等于一个弥那。至于舍客勒的价值又因地区、年代大大地不同。以在挖出的一个城巿拉客锡(Lachish)为例,一舍克勒重量的常衡由0.371盎司到0.432盎司不等,一般说来,约在0.404盎司常衡之间。以旧约时代的法码比照今日的法码常衡如下:
一季拉(二十分之一舍客勒) 相当0.87克
三分之一舍客勒 相当0.135盎司
比加(半舍客勒) 相当0.202盎司
一舍客勒 相当0.404盎司
一弥那(五十舍客勒) 相当1.25镑
一他连得(三千舍客勒) 相当75.0镑
大部分的部落家族有他们自己的法码,有些家族有两样的法码:一样用来买进,一样用来卖出。连秤也经常不诚实。有些商家如果不能在法码上作弊,会尝试以不诚实的天平来欺人以方。
一大一小两样的法码和天平在近东直到最近一向是很普通,如今一些落后的部落国家仍然如此。古时的政府不太关心人民的福利,并未将法码和天平划一规定;因此诈欺非常普遍,买方经常被卖方玩弄于掌上。买卖成交,经常要花费许多的时间和唇舌,在讲定法码和天平的标准上。那些以小升斗、两样的法码和诡诈的天平作买卖的人,别人也是这样卖给他的,如此恶性循环,每下愈况。约伯说:“愿 神把我放在公道的天平上”(伯卅一6)。有许多先知警告百姓,并谴责这些恶行(参看摩八5~10)。此处似乎呼吁君王要出面来主持公道的天平和秤及划定统一的法码。按二千年前的中国秦始皇时代,就曾经下令“书同文、车同轨”,定规了标准的度(长度)、量(容)、衡(重量)。从此在中国境内,文字、尺寸、升斗、斤两,以及车辆的轮距,完全一致,奠定了中国人万世大一统思想观念的基础。(参考十一1,二十10、23)。最后,提到干燥的物品,是以手臂丈量的。所以有些商店准备二人,一个长手臂的按批发采购,一个短手臂的专卖零售。所以主耶稣说:“……你们用甚么尺度量给人,也要用甚么尺度量给你们”(太七2)。
{\Section:TopicID=340}十六12
参考十四34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292,Name=十四34}。
在箴言书中提到国泰民安,国位稳固有三原则:(一)除去恶人(廿五5);(二)凭诚实审判(廿九14);(三)以仁慈治国(二十28)。这些都是公义的原则,单靠兵强马壮是不能持久的。
{\Section:TopicID=341}十六13
再次强调悦纳公义和诚实正直的建言,为君王应有的品德,“亲君子,远小人”,古有明训。
唐太宗喜爱魏征的谏言,故有贞观之治。他对官员们要求:“如果君主刚愎自用,自以为比别人聪明,他的部下一定谄媚他。结果君主失去国家,部下也不能单独保全。隋王朝宰相虞世基,一味阿谀隋炀帝,以保他的富贵,结果也难逃一死。各位应以此为戒,对国家大事有意见,一定要报告给我。”(另参看廿九12)。
{\Section:TopicID=342}十六14~15
古时君主制度之中,“伴君如伴虎”,稍一不慎,便有杀头的危险。君主手中既是掌握生杀大权,因此部下的升降荣辱全都取决于他,所谓:“赵孟之所贵,赵孟亦能贱之”。
杀人的使者 参看十九12,二十2。
王的脸光 比较摩西五经中“亚伦的祝福”(民六24~26)。
春云时雨 中文又叫“过云雨”。亚兰文bakherata意为“第一”。在久旱的巴勒斯坦地,特别欢迎这种有益的“早雨”,尤以农夫与游牧人民最为欢喜快乐。下这种雨的时候,彤云密布,而且延续了好多天。雨软化了龟裂的焦土,使农夫好播种,又使青草转绿成长。另外,“迟雨”有害,通常摧毁了正在成熟的农作物。礼记说:“季春之月,时雨将降”(另参看申十一13~17)。东方人非常耐性地注意这种雨,特别是大地长期干旱的时候(王上十八14~45)。在巴勒斯坦地遭遇旱灾,是“家常便饭”,有时甚至持续到二、三年之久,因此这种及时之雨,最是弥觉珍贵。从王而来意想不到的恩惠,好像山雨欲来之前的云彩飞扬,带来倾盆大雨,滋润枯干的焦土;人们渴望明君的恩泽,喜欢接受他的嘉奖(廿五14),也好像大旱之望云霓,盼其带来早雨的信息,说:“怎么来得这么慢?好在后来果然来了,我们终于得救了!”(孟子梁惠王:“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奚我后?后来其苏”)。水浒传里的宋江,号称:“及时雨”,便是说他仗义疏财,好打抱不平,成为人随时的帮助。
君王虽然喜怒无常,但智慧人能把握时机,化干戈为玉帛,消戾气为祥和,使王转怒为喜,颁下及时的恩典赏赐,好像时雨落下,有福气如甘霖而降(结卅四26)。参考圣诗“恩雨大降”(Showers of Blessing)。
现代中文译本译作:“明智人使君王欣慰;他的烈怒能置人于死地。君王的恩宠如云带来春雨;他的和颜悦色使人有生命”。
{\Section:TopicID=343}十六10~15
智慧师在此阐论理想君王的权力和义务。权力使人腐化,何况君王又操百姓生杀大权,更应该秉公以正义行事,远离恶事,不近群小。要知 神连君王也不放过,他们行善则兴,为恶则亡。
司马光作“资治通鉴”,谓帝王将相都该一读,则中国没有乱世。所罗门这一段理想君王的箴言,主要是达到“君君”、“臣臣”的教化宗旨,后世的在上掌权者,不可不读。
2 智者的言行 十六16~25
本段又回到讨论智能的主题,说到得智能的好处及其结果。
{\Section:TopicID=345}十六16
智慧 比珍珠财宝更可贵。没有智慧聪明,人就不能分辨物质价值的区别。他不晓得珍珠与玻璃珠到底有何不同。他发明新的东西来满足加增的需要。
物品所有的价值由智能聪明来估定,智慧来宣布金子比银子和铜更有价值。智慧是繁荣与幸福的主要因素。
耶稣说:“智慧在行为上就显为是”(太十一19古卷)。智慧人的工作,彰显于世,有口皆碑,愚昧人的工作,面目可憎,令人讨厌。
参阅二4{\LinkToBook:TopicID=126,Name=二1~22},三14{\LinkToBook:TopicID=132,Name=三13~20}的注释。
{\Section:TopicID=346}十六17
本节重复十五19下一句的主题。此处的涵义是一个人永远要小心谨慎地走在正道上,这样就会有正确的方向,正当的伴侣和正中的目标,不至于误入歧途,丧失生命。
{\Section:TopicID=347}十六18~19
呼吁谦卑为怀的箴言。
第一句可能是流行的说法,简短扼要,语带讥讽。
骄傲是起初堕落的根底,今日人类还是以为他们能“像 神”(创三5)一样,并为自己的好处打算一切。既知骄傲不能持久,狂妄掠夺者的短暂胜利,无法与穷且益坚的人稳定的生活相比。
有亚兰文的古本作:“羞辱在败坏以先,骄傲在不幸之前”。意即坏人受辱于跌倒之前,而他的骄傲是不幸的先导(参看赛二11~17;路一51~52,十四11,十八14)。在古时恶人伏法的时候,先在众人的面前丢脸受辱,然后家产被夺成为穷人,再加处死(参看斯六10~13)。
心里谦卑 意指温柔谦虚的人。在东方若无显赫的家世,就被称为 rokha makikhta(卑微人),如中国的“寒门”。耶稣说:“虚心的人有福了”,那是指“心灵受伤,因而谦卑仰赖 神的帮助”的人(参看本丛书马太福音注释五3{\LinkToBook:BookID=193,TopicID=449,Name=五3}),同时也是“那些出身寒微、没有望族骄傲的人”(太五3东方版本)。
亚兰文的 rokhah(骄傲)亦可意为“心灵、脾气、风和风湿症”。有时 rokhah 也用来指“一个人”。思高圣经学会译作:“谦下与贫民共处,胜于与骄傲人分赃”。
{\Section:TopicID=348}十六20
谨守训言 有好几种不同的翻译:英文钦定本作“处事明智”;叙利亚本与武加大本则为“留心训诲”。训言与耶和华平行,此处的重点可能在于顺服 神的话,特别是祂晓谕先知、颁布律法的训言。言(davar)亦可意为“物、事情、事件”,故上一句亦可译为:“凡事预则立”(He who plaus a thing will be successful)(新美国圣经译)。
无论处事明智、留心 神的话语,抑或计划周详,只要存心倚靠耶和华的,便是快乐的人!
新英国圣经制造了两个相反的句子:“狡猾的生意人会成功;但倚靠耶和华的,便为有福”。
{\Section:TopicID=349}十六21~24
廿一节深深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精义。智能师了解“传达学”的功能和语言的魅力。单单照本宣科似乎不够,学生期待老师能够和蔼可亲,让他们听讲时如沐春风。思高圣经学会译作:“有慧心的人,被称为哲人;温和的口吻,更具说服力”。
嘴中的甜言 不是指欺骗人的甜言蜜语,而是指在明白友善的气氛之下,有说服力的言词。
反观一种不关痛痒,“听不听由你”的教学态度,是教不出好学生的。
廿二节与廿三节可放在一起看,首先提到智慧和愚昧的区别,然后指出智慧人优于愚昧人的来源:智慧人先用心,再用口,他先想了再说;而且不是口中念念有词而已,乃是句句带着能力,满有见识学问。西谚有云:“言语是灵魂的镜子”(Speech is the mirror of the soul),若要改变人的言语,必须先要改变他的内心。
良言 指说得恰到好处的话,含有甘甜和医治(参看十五4)的功效;一个义人言词的特征之一就是开口说良言,使得顽廉懦立,这些话让人心悦诚服。
如同蜂房,使人心觉甘甜 内心的生命觉得甜丝丝的。人经过味觉感到甜蜜,并使全身舒畅。感动的话语令人心旷神怡,仿如从蜂房嚼蜜,点滴甘甜在心头。
使骨得医治 蜂蜜除了味觉的享受之外,还有营养的价值,含有医治和慰藉的质量,使骨格得到康健。骨只是象征身体的说法。感动的话语对身体带来健康和力量。
廿四节把义人的言词比作蜂房下滴的蜜,令人吸取甘甜。义人开口有益,令人身心健康愉快。
这一段话语精华,荟萃在一起,更说明“博学鸿词”是何等地重要。
{\Section:TopicID=350}十六25
本节重复十四12的箴言,在此重述一次,可能为加增印象。
{\Section:TopicID=351}十六16~25
智慧师了解即使义人也不是“完全正直”。他们教导人跟随上主产生较为美好的人生,但还不是完美无瑕的生活(16、19节)。正直比邪恶好,正义的果子胜于任何金钱或权力可以买到的东西。古语有说:“良言入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言语不可不慎。话合其时,话合其分,话合其地,才能荣神益人。
3 智慧与愚昧的例子 十六26~32
以下举出人生当中可追随或应避免的例子。
{\Section:TopicID=353}十六26
开门见山的“工作观”。很少人像本节经文这样坦率直承辛苦工作的背后动机,说穿了,就是为要果腹充饥(传六7)。这是自始祖犯罪以来,人就注定要终身劳苦,汗流满面,才得餬口(创三17、19)。
催逼 原文作:“屈服”。
当然除此之外,智慧师一定会赞成努力工作还有其他重要的动机,如:活动的需要、才干的发表欲、照顾家庭的爱心、大功告成的成就感,甚或累积财富、或位居要津等。
由本节经文的用字遣词,简明扼要看来,显示这是流行的口语;可能语带讥讽,或同病相怜。
{\Section:TopicID=354}十六27~30
提到四种到处给人惹麻烦的人,他们好像“扫帚星”,所到之处,兴风作浪,连累好人。
(一)匪徒 原文为“比列(Belial)的人”(士十九22),这种人是无赖汉(参看六12),终日无所事事,惹是生非,惟恐天下不乱。在新约乃是撒但的别名(林后六15)。他们的嘴“吃火吐火,彷佛抽烟一样”,到处煽火烧焦朋友。
(二)乖僻人 这是朝三暮四,出尔反尔的小人。他们以挑拨离间,播散谣言分争为乐,使得天下大乱,密友反目成仇(参看六14)。
(三)强暴人 指不但自己犯罪,也喜欢拉着别人一起犯罪的恶人,他们为要吸引同谋,无所不用其极,令一些所谓“志同道合、共谋大业”的人惭愧(参考一10~19)。
(四)眼目紧合、嘴唇紧闭的人 他们装作道貌岸然,若无其事,其实眼睛紧合,专心一致去图谋坏事,计划完成了,就嘴唇紧闭,咬牙切齿地“一不作、二不休”去实行计划了。这种人最是防不胜防,因不知他“葫芦里卖甚么膏药”(另参看六13,十10)。
{\Section:TopicID=355}十六31
白发 原文作“灰发”,象征年老及长寿,中文却以白发来表示,例如李白的将进酒诗:“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及元曲:“白发人送黑发人”。另外,中文的白发也有忧愁的象征,如古书所载伍子胥过文昭关,一夜之间,须发皆白;又李白也有诗曰:“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说明白发有消极的意义(另参看成语:白发如新,倾盖如故)。美国人说到老年人增多叫 "The Graying of America" 也不用白色表示。
按智慧师的惯例,都是把长寿当作正直生活的报偿,然而实际的人生经验告诉我们,有时好人英年早逝,而恶人反倒有活得长久的。不过,大家应该同意一个年长的圣徒,白发皤皤,象征着生命的纯净与影响力,但只能藉恒心秉行公义,方能得着光荣的长寿(三2);否则“老而不死,是谓贼”,白发只是羞耻愁烦的记号而已(比较创四二38)。中国人歌颂白发的荣耀有诗曰:“春秋虽富朱颜在,岁月无凭白发新”(参看二十29)。
{\Section:TopicID=356}十六32
忍耐和节制是人生中无可限量的美德,远远胜过一切的力量和权柄。事实上,以力服人易于以德服人,节制也不为了在人前炫耀,就因为别人看不到,比较难以作到。曾国藩说过:“攻克城中之贼易;攻克心中之贼难”。参看十四17,29。
箴言当然不是一部兵法书,里面没有记载王韬六略,却可深深了解人性的弱点,及节制的困难。为了克制怒气,需要记住“小不忍则乱大谋”,具备战士的决心,及攻城略地者的机智(参看十五18)。能作到这个地步的修养,在东方就是智慧人。
{\Section:TopicID=357}十六26~32
这是有关应该跟从或避免的生活特例:造谣生事、顽固不驯和暴虐成性乃是邪恶人的特征,应当避之惟恐不及。正直人的特征是忍耐节制,我们应该见贤思齐,庶几近矣。
{\Section:TopicID=358}十六33
签放在怀里 古希伯来人求 神决疑的方法(参看利十六8;民廿六55;斯三7;拿一7)。将木、石、象牙等上面刻字的薄板,放在竹筒状的容器里,摇一摇,再抛掷或抽出来。通常先祷告向 神祈求来决定事情(徒一23~26)。迦南地是以抽签来分配土地给十二支派(书十四2,十八6),扫罗和约拿单凭掣签查出那一个犯了罪(撒上十四40~45)等。另外以色列的祭司也用“乌陵土明”两个像神杯的东西,来探知 神的旨意(民廿七21;士一1,二十18、23、27~28;撒上十22,十四36~42等)。也有单纯的决策而不含宗教因素的抽签(一14;诗廿二18)。
按中国古时就有“求签问杯”的把戏,从前民智未开,一般人把自己身外一事,委之命运,甚至高高在上的皇帝,遇到天灾饥馑,就以为是天公特地降下罪来惩罚世人的。做皇帝的就得斋戒沐浴,清心悔过。老百姓呢?更加不用说了,举凡一切婚姻嫁娶,远行会友,都要“求签问杯”,听从“神”的旨意行事。“问杯”在各地风俗不同,有的用一只鞋,有的用一个碟子,通常是两片木制如瓢状的杯筊,向空抛掷,看物件跌在地上了,是正面还是反面;正面的称为“胜杯”,反面的称为“负杯”。一连抛掷三次,看正负的比数,然后决定这件事或抽出的那枝签可以不可以。也有人一连抛掷九次,分三回胜负比数来决定的。若两杯同时抛掷,一正一负为“胜杯”,两负为“负杯”,两正为“笑杯”,可再多抛一次。签一经决定,再看上面按着天干地支排列组合的数目去对上一张同号码的“注释”,其中多为俚俗的七言绝句诗,内容不外江湖卖卜者流的口吻,如“云开月出见分明”云云,可以大而化之地应用到一切人情事故上。总而言之,这不过是撞运气的把戏而已!可是不少愚夫愚妇,却是隆重其事,有的择定初一、十五或黄道吉日,到神佛寺庙去求签,有的干脆就在自己祖先神位前问杯取决。另外,还有所谓“卜筮”的方法,卜用龟甲,筮用蓍草,都是相士用来占吉凶休咎的器具。
当然此处所说的在怀中抽签,并不感到只是碰巧的机运而已,而是 神在冥冥当中的安排决定。智慧师在此的基要意思是:“人尽管抽签问卜,但决断在乎上主”(现代中文译本)。 神仍然高高在上,掌握一切,祂在决定选择哪一枝签。本节的意思与第一和第九节非常相似,主要强调 神的主权。──《中文圣经注释》
基督教阿们网